放弃”下意识怀疑”,时机已到

By P. R. Kumaraswamy (CH), April 26, 2012

本次”圆桌讨论”中大家已达成一项共识,就是不应出于核扩散的关切而阻止发展中国家使用核能。尽管不可轻易放下核扩散的担忧,人们也不能忽略防扩散界对核能过度忧虑这一事实(尤其是处于”反核能大军”前线的民间社会组织)。

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常年面临能源危机,这早已不是大新闻了。能源短缺在多数情况下也不算什么新闻。同时,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第一制药核电厂的核事故向人们传递了一条有力、致命的信息:事故不可重演。然而,尽管这些事故非常可怕,我们依然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1984年印度博帕尔工业事故导致的直接死亡人数远远多于切尔诺贝利事故(这两个事故导致的长期损失仍在统计中)。

尽管发展中国家能源短缺问题得到的关注不足;但而正是因为常年依赖进口碳氢化合物或对其依赖越来越大,许多国家才使用或考虑使用核电。在印度、中国甚至日本,发展核能都跟对碳氢化合物的依赖息息相关。这种依赖总是不妥,因为油气价格容易波动,且盛产石油的波斯湾地区政治动荡不稳——而西方对伊朗的新石油制裁使得石油商业交易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虽然,正是对核扩散的忧虑推动了制裁伊朗的决定,但是制裁本身却又提高了核能的吸引力。可以预见,中印这样依赖进口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地将核能视作一种选择,用来提高自己的能源安全,并在中长期尽量减少西方的干预。这些国家也可能会忍不住用其日益增强的金融影响力来挑战西方的核能政策。

而且,尽管人们担心核扩散问题,实际上多年来又有几个国家上真正追求了核武器化?广岛和长崎的轰炸发生六十多年后,只有九个国家拥有核武器。虽然全球核不扩散制度在这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重要的是要牢记,核武器化非常昂贵,风险极大。事实上,发展核武器的安全成本甚至可能超过其技术、资金方面的挑战。例如,对伊朗而言,核武器化可能鼓励阿拉伯国家甚至土耳其寻求核保护伞或发展核武器,因而损害破坏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在决定走这条路之前,一定会进行严肃的风险评估,核扩散的决定也必然是经过仔细考量的。过度关注极少数国家的核扩散决定,只会混淆全球的能源需求论辩。

若要提高成效,全球防核扩散界需要在许多中低收入国家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上做更多工作。而要做到这点,防扩散界就必须意识到承认导致发展中国家考虑发展采取核能的各股力量;这些工作将带来以下三个明显好处。

第一,防扩散界若不再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发展核电的国家,就可以更有效地找出真正的核扩散方并果断采取约束行动。第二,发达国家若把核电看作经济增长的平台,就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发达国家若不再阻碍发展中国家使用核能,就可鼓励发展中国家在其国内进行有意义的核电论辩。核能毕竟不是解决中低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事实上,核电甚至可能解决不了能源短缺的问题。Gilberto M. Jannuzzi和Shahriman Lockman在此次”圆桌讨论”中也已表示,核电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环境和技术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富有国家一日无法将核电看做普通的能源选择,这些事实就将被掩盖一日。如果富有国家纠正了这一错误做法,那么发展中国家就可能从更务实的角度来面对发展核能的经济可行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并最终选择用比较简单不复杂的方式满足能源需求。

防扩散的倡导者应该承认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源挑战,并停止将这些挑战跟对核扩散的担忧联系在一起。否则,防扩散会成为一种力量,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无法进行理智地制定决策。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