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By Rajesh Rajagopalan: CH, December 20, 2016
随着中国财富和力量的不断增长,北京在全球核秩序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自然而然地变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核秩序本身却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十年来,裁军谈判会议从未举行过任何有关核军控的严肃多边谈判;核扩散进一步加剧的威胁正在不断增加;核武器在一些核武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变得日益显著。
中国可通过说服其他国家(尤其是朝鲜和巴基斯坦),使其变得更具合作意愿,从而为加强核秩序发挥关键作用。但这将要求北京改变其当前应对多边主义的自卫式的、带有狭隘民族主义特征的方式。北京在保证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应当采取一种以促进全球共同利益为目标的更为宽广的方式。
一种认识。核秩序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全都是由中国引起的。然而,北京却似乎尚未完全理解被削弱的不扩散制度将对中国的安全造成何种后果。确保核武器不扩散可使所有大国受益——换言之,不扩散符合这些大国的自身利益。但是,不扩散也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前苏联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决定主动支持全球不扩散制度的建立,并与美国合作,共同加强该制度。但迄今为止,中国领导人却似乎尚未形成此种认识。
所有的国家都以促进自身利益为目标,这是不证自明的。多边主义是方法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大国有更多可用以促进自身利益的能力,但是它们通常明白,通过多边努力使自身利益符合共同利益是实现自身目标最为有效的方法。假使其他国家所关注的事务被予以适当重视,那么即使当“共同利益”使这些大国相比其他国家受益更多时,仍然可获得广泛支持。正因为如此,美国才在预防核武器的扩散上选择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多边主义道路。尽管该条约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但是美国依然能够使其他国家确信,与条约不公正的本质相比,核武任意扩散之威胁是更为严峻的问题。诚然,美国为了实现其目标选择了一条远路,但是从长远看来,多边主义或许是最为轻松的道路。
中国将需要内化此种逻辑。尽管中国的力量有所增强,但是北京对规范性领导力之重要性的认知却尚未与其力量相匹配。中国仍然在以一种狭隘、自卫式的民族主义对待全球核秩序——换言之,中国仅将其力量用于捍卫自身利益,却没有在为自身谋利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全体成员谋利。只要中国的政策仅服务于其狭隘的自身利益,北京在全球核秩序中就会继续被怀疑的眼光审视,中国也将难以全面享受其力量所带来的益处。
具体的步骤。假使中国在三个领域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就可避免此种结局:首先,努力加强当前举步维艰的不扩散秩序;其次,促进裁军谈判会议上妥协的达成;第三,全力寻求应对诸如太空和网络威胁等新型国际安全风险的方法。
首先,北京可撤销其对朝鲜的保护。朝鲜的顽抗态度不仅威胁着不扩散制度,还危及中国自身的长期安全。中国曾犯过协助巴基斯坦这一核扩散国获得核武器的错误,致使印度重启其已关闭的核武项目。此举的最终后果对中国而言是负面的。
倘若中国纵容朝鲜,任其蔑视旨在消灭朝鲜核武项目的国际努力,那么就等于重蹈覆辙。虽然韩国和日本是平壤愤怒的主要对象,但是两国至今尚未以建造自身核武库作为回应。但两国却已向美国进一步靠拢,而这种更为紧密的联盟关系刺激着北京的神经。假使美国日益衰落,以致无法兑现其在该地区的安全承诺,那么首尔和东京就会有更多的开发确保自身安全的其他途径的动机,其中可能包括核武器的开发。
尽管想要朝鲜重回不扩散阵营或许为时已晚,但是倘若中国更为重视与支持旨在使平壤不采取过激行为的国际努力,就仍然可平息该地区的担忧。假使中国不再庇护平壤,并巩固关于朝鲜问题的国际共识,那么不仅不扩散制度可得以加强,中国自身的安全也可得到提升。
在推动裁军谈判会议妥协和共识的达成,尤其是说服巴基斯坦继续进行谈判方面,中国还可更加有所作为。会议僵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对《裂变材料禁产条约》是否只应当适用于未来生产的裂变材料还是也应当适用于现有的裂变材料莫衷一是。中国似乎支持前者,但只要北京有意愿,就一定能在两大对立派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如此一来,不仅《裂变材料禁产条约》可得到推动,停滞不前的裁军谈判会议也可发挥更多的潜在作用。
最后,中国可推动关于诸如太空和网络等(尤其是太空)日益突显的威胁的讨论。这些讨论目前陷于僵局。作为一个新兴的太空大国,中国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焦虑心理:这些国家担心,军控协议有可能使它们无法利用外太空,也担心不断升温的太空竞赛会对它们造成连带伤害。中国早些年的一些举动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从多个角度看,其2007年的反卫星导弹试验都实为轻率之举。尽管如此,太空领域仍然亟需国际领导力,而中国对此可做出巨大贡献。
当今核秩序的紊乱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其可在提升自身安全的同时又展现多边主义的规范性领导力。但是,北京若要把握住该机会,就必须首先接受一个简单的道理:减少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并不可能让中国变得更安全。
Topics: Nuclear Energy,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