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By Sadia Tasleem (CH), July 18, 2013
在第二轮讨论中,Manpreet Sethi正确地指出恐怖分子对敏感军事设施的突破应引起切实重视。但是Sethi仅仅将目光聚焦在巴基斯坦防范恐怖袭击的薄弱能力上,把问题过分简化了。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恐怖袭击——2001年针对美国、2005年针对伦敦、2008年针对孟买、2011年针对挪威、以及同年针对巴基斯坦迈赫兰海军航空兵基地的恐怖袭击均显示出恐怖分子有能力对任何地点——甚至是一些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目标——实施打击,所运用的手段也难以预测。保卫国家安全的工作是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的,巴基斯坦如是,许多其他国家也如是。全球安保机制也存在同样的局限性。
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国内叛乱现象在南亚地区十分普遍——巴基斯坦当然存在这一现象,然而印度也并非例外。单独针对一个国家,无视环境背景,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相反,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复杂的安全挑战。与此同时,尤其易受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必须始终保持警惕。
重新审视传统观念。Sethi在第二篇文章中还提到我对于全球核裁军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她的判断是准确的。事实上,我认为军备控制与不扩散机制正在困境中挣扎,但到目前为止却并未失败。
为避免军备控制与不扩散机制最终失败,必须削弱核武器在国际政治中的突出地位。对Sethi关于禁止使用或禁止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提议,Evgeny Buzhinsky在第三篇文章中提出的评论我基本赞同,但我也相信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削弱核武器的突出地位。
一大重要方式就是挑战并改变围绕核威慑的既有观念——因为只要政治领袖们还相信核武器的威慑价值,核武器的突出地位就不会下降。至少在那些常规军事能力相对较弱、并对自身国家安全环境感到威胁的核武器国家,核武器的地位是绝不可能下降的。因此,在所有拥有或有意建立核武器库的国家,学界以及最终的政策制定者都有必要重新审视那些虽被普遍接受却未经验证的核威慑理念,其中包括:"核武器能扭转国家间力量不均的局势";"核威慑曾成功防止了敌对的核武国家之间爆发战争";以及"核威慑能保卫国家安全与主权,对弱势国家而言尤为如此"。
关于这个方面,来自詹姆斯·马丁核不扩散研究中心的Ward Wilson在其著作《核武器的五大误区》(Five Myths About Nuclear Weapons)中已经展示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然而,核威慑的有效性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与探讨。不过,这类研究的成功与否从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能否解密档案记录,而核事务往往属于高度机密。除非所有核武国家都能提升透明度,否则核威慑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最后,我的两位同仁都主张核武器无法解决21世纪的问题,Sethi还指出这些武器只能服务于既得的国家利益。我则想更进一步地发问:就算是在服务国家利益方面,核武器是否当真有效?如果没有,而各国领导人却仍信以为真,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不扩散事业在长远的将来能取得成功,更不要提全球裁军行动了。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