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虽现,乌云未散

By Sadia Tasleem (CH), June 27, 2013

在本次 "圆桌讨论"的第一篇文章中,Manpreet Sethi从战术与战略层面分析了美国应对核扩散与恐怖主义的政策,并得出结论:从原则上说,美国政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她也提出,美国政策在执行方面出了问题,并举了巴基斯坦的例子以证明其局限性。Sethi在文中特别提道,虽然"有充分证据显示巴基斯坦参与了核扩散,而且……军方及三军情报局都曾支持乃至煽动恐怖主义",美国却尚未对其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

然而,美国政策中并没有任何内容表明美国应该对巴基斯坦采取惩罚措施。在2010年的《核态势评估》中,美国重申将会对任何支持或促成恐怖分子获取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追究其全部责任 ",然而巴基斯坦并不符合这类国家的定义。就算认为巴基斯坦曾有参与核扩散的历史,或是巴基斯坦内部有势力支持并煽动过恐怖主义,仍不能以此就指控巴基斯坦协助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唯一可能招致Sethi所说的"惩罚措施"的罪名。本次"圆桌讨论"探讨的美国政策内容与巴基斯坦的作为完全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话虽如此,有件事还是值得一提:近十年前卡迪尔·汗的网络被揭露从事核扩散活动一事对巴基斯坦来说并非完全没有益处:不论是来自国际上的普遍压力还是由美国专门施加的压力都使巴基斯坦政府意识到,在推进有核化的同时,也需要肩负起重大的责任。为此,巴基斯坦引入了一系列核安全措施,目前也在与多项旨在防止恐怖分子获取核设施与敏感材料的全球性项目开展合作。如今的巴基斯坦恐怕正面临着其史上势头最为凶猛的恐怖主义浪潮,但是它却在这浪潮中成功保卫了其核设施与核材料的安全。这当然不是巴基斯坦能够引以为傲的资本,但至少足以平息人们对巴基斯坦核武器库安全问题的忧虑。

另外,Evgeny Buzhinsky在第二篇文章中探讨了我的如下观点:美国将核威慑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过分强调了威慑效果,在外人看来似乎只能强化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政策中的地位。Buzhinsky的理解是:我认为美国并非当真相信这两者之间存在联系,"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又一个继续倚重核武器的托辞罢了"。其实这个理解并不准确。我不认为美国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是无中生有——不过我的确认为这么做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其目标与其实现手段之间是不成正比的。我还认为,不论奥巴马政府的初衷如何,这么做对核不扩散进程都是弊大于利。

除此之外,Buzhinsky还提及了我的另一个主张:由于美国将核威慑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核武器规模较小的国家,支持核不扩散与裁军的人士遭遇了严峻挑战。Buzhinsky写道,"我认为她首先指的就是自己的国家巴基斯坦"。我并非特指巴基斯坦——这一评论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是巴基斯坦绝非例外,因为凡是核武器规模较小的国家看到美国如此强调核武器对维系安全的重要性,自然都不愿意积极推行裁军。尽管如此,美国的核政策也绝不是核扩散或裁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核扩散的积极推进分子总能为建立与扩张核武器库找到诸多理由。

最后,Buzhinsky和Sethi都探讨了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项目以及其在常规武器上的优势给核不扩散与裁军带来的挑战。在此我想补充一点:南亚地区也正遭遇同样的问题。印度的弹道导弹防御项目和该地区日益加剧的常规军事能力不平衡的现象都不利于该地区的军备控制。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