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限制——或扩大——导弹防御

自 2002年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后,国际军控制度已对导弹防御没有限制。华盛顿希望继续保持这种方式,坚持"将继续拒绝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任何协议限制"。许多专家认为导弹防御破坏战略稳定;但一些人辩称,导弹防御可对无核化过程发挥作用。以下,来自中国、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作者将讨论,军控措施是否应包括对导弹防御的限制——或者是否应该鼓励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因其有助于核裁军。

Round 1

旁观者眼中的导弹防御

幸运的是,有关核武器作为外交政策工具效果的实践经验相当有限。这意味着,对核政策的评估主要根植于理论——以及人们对导弹防御的看法深受理论假设的影响。

但对导弹防御的看法还取决于个人对何方效忠。我是罗马尼亚人,罗马尼亚是美国在欧洲的第二线盟国,因此我会倾向于支持跟罗马尼亚及其类似国家的利益一致的观点。我判断导弹防御的理论方法时,将基于它对我的祖国的影响。我认为,在强调核裁军、稳定或国家利益至上的框架下,我们方能最好地理解核武器(与导弹防御)的论辩。何者最符合我个人效忠的理念呢?

裁军论者。主张裁军的人士至少有两类——一类人士拒绝接受核武器具有威慑和约束的能力,而另一类则接受。第一类阵营摒弃"核武器可以让冷静的人占上风"这个想法;而是相信,核武器必然会导致误判和战争。虽然导弹防御系统可能被用来在无核世界里强制遵守相关规定,但在第一阵营里的人认为,导弹防御系统只会分散消除核武器的努力,且使已经不稳定的世界变得更加危险。

第二阵营接受"核武器可发挥限制的功能"这个想法,但认为,这带来的好处不足以抵消意外使用或核安全隐患等与核武器相关的风险。尽管持有这种观点的绝大多数人可能曾经希望改革目前的全球安全架构从而使核裁军变得可能,但都已放弃了这番雄心。他们现在希望,核武国意识到拥有武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并向废除核武器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有良心的政府可能会合作建立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使核弹头导弹不再有用;从而说服最后的残余核武分子解除核武器。

乍看之下,裁军论者的观点很有吸引力。核武器的任何使用都必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鉴于我们这星球很多以这样或那样多的方式依赖核武器保证安全——而且目前并无关于改革当前全球安全架构的严肃讨论——无论废除核武器可能是多么理想的目标,也不过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罢了。因此,必须在当前存在的竞争性的国际体系内评估导弹防御系统,而不能假想出一个由各开明政府所组成的世界。没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个国家会放弃其在导弹防御技术上来之不易的优势或者默许一个真正的合作系统。

寻求稳定者。同时,稳定者的理论方法的特点是,重视现状且寻求将之永久保持下去。稳定者憎恶国家间的冲突。他们争辩说,在有核武器的世界,所有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部署军事力量,以确保本国的实体安全免于外国侵略。稳定者的目标是防止出现安全困境,从而有助于避免战争。一些稳定者欢迎废除核武器,但认为目前的裁军前景不佳——他们希望逐步推进的过程会产生预期结果。其他稳定者接受"核武器总体而言是维稳的"这一想法,且愿意容忍核武器所固有的风险。但所有稳定者都不赞成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

根据稳定者的观点,导弹防御系统既无意义又非常危险。它们无意义,是因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所拥有的巨大的常规及核能力可威慑到核扩散者,使其不敢冒险。虽然新兴核国家可以使自己免受侵略,但却不能强迫其他国家顺从;它们知道,发动核攻击会导致压倒性的惩罚行动。同时,导弹防御系统是危险的,因为它们会破坏大国之间的稳定。如果一个核武国担心,它的大部分导弹可能在首次攻击中被摧毁,而它剩余的导弹将被导弹防御系统拦截,那么它将建立更大的核武库并发展自己的防御能力。

在美国的二线欧洲盟国看来,稳定者的论点非常合理。这些国家都受惠于无懈可击的美国安全伞的保护。由此带来的和平与可预测性使得它们经济增长,实现了相对繁荣。远离欧洲海岸的新兴核武国的冒险行为对罗马尼亚之类的国家而言,似乎是个可控的问题。威胁到它们的是大国间的冲突。诚然,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部分跟导弹防御有关。但导弹防御可能只是两国间更大分歧的表征而已。如果是这样,那么禁止导弹防御将收效甚微;美俄关系的紧张会在其他领域爆发。

最高利益。在另一方面,至上主义者(Supremacists)专注于通过所有可用的手段推动自己国家的福祉。他们认为需要把这世界变得安全,可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现状恰好有利,那么稳定是有价值的;但如不是,那么可以通过施加武力来调整情况。虽然权力的"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但胁迫他国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有核世界笨拙地使用军事力量肯定危险,且始终有可能使局势恶化。但至上主义者会愉快地冒险。

因此,对至上主义者而言,导弹防御系统是有用的。可以肯定的是,较强国家通常能够阻止较弱的核武国采取鲁莽行为。但如果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偏好与较弱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冲突,那么由此导致的利益不平衡可能会阻止较强国家强力针对较弱国家。运作相对良好的导弹防御系统可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的解药。它会使较弱国家攻击较强国家的能力变得不确定——再加上较强国家施加巨大惩罚的能力——将提升强国施加压迫的能力。尽管导弹防御系统也可能会使其他大国感到忧虑,但也可以迫使这些国家把稀有的资源用来维护自己的核威慑力量。这将削弱它们在其他领域的力量。

至上主义者的论点似乎不值得支持(可能除了对至上主义国家的公民而言)。不过,从罗马尼亚的角度来看,目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是非常积极的。然而, 假设当前国际秩序——有利于我国的利益——可永久保持下去、没有冲突,这似乎太大胆了。全球经济调整正在进行,而新兴大国将很快光明正大地要求自己的地位。怎么才能最好地保证任何离开现有秩序的转变会缓慢进行、不造成破坏?依靠军事实力会否带来这样的转变,亦或只会导致战争和破坏?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部署是有限的,并无实际作用。不过这些部署也为美国盟国的利益服务。它们代表美国的"警报拉发绊网"(trip wire),向很多国家的精英再次确保了华盛顿正在守护他们的安全。全面的导弹防御系统会进一步保护还是损害美国盟国的利益,依然很难确定。话又说回来,考虑到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在许多最近的测试中表现不佳,这种全面的防御可能永远不会成为现实。

避免再次出现军备竞赛

军备控制措施是否应包括对导弹防御的限制?以前曾包括——在 1972 年《反弹道导弹条约》内。此条约包括的限制仅针对战略性弹道导弹防御,而非区域性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但它仍然推动了战略稳定。2002 年美国退出此条约,并于 2004 年开始部署导弹防御能力,这在退出条约前不可能被允许,于是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出现的可能性提高了。

自该条约终止后,俄罗斯已开始对其 A-135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进行深入现代化,想必是为了给该系统一个更为多层化的结构。但俄罗斯的系统只能围绕莫斯科运作,而且尽管该系统有能力拦截单枚或可能多枚弹道导弹,却对大规模导弹袭击基本无效。不同于美国,俄罗斯还没有计划在全球扩张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已经开始部署可能成为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这包括各种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远程空射巡航导弹以及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手段。美国系统的能力仍然有限。但是,假设拦截器的数量增加,且其性能得到加强,那就会对国际稳定和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区域性大国,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都深切关注美国在全球各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计划。例如,美国前总统布什曾提出的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建立"第三站点"的计划,差点造成美俄关系危机。直到奥巴马政府在 2009 年放弃布什的计划,选择使用"分阶段适应路线"——基本来说,即通过现有手段对付已知的导弹威胁,同时寻求新的技术来对抗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才避免了这一危机。尽管如此,即使华盛顿否认,莫斯科仍认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在欧洲的组成部分是针对俄罗斯的。俄罗斯的担忧并没有得到缓解,最近有报道称一些北约国家正在呼吁欧洲导弹防御系统正式针对莫斯科。

看来美国也可能在亚洲建立区域性导弹防御系统——亚太"分阶段适应路线"——这将需要与日本、韩国和该区域的其他国家合作。这将是个多层系统,第一层包括近海战斗舰,可拦截处于助推阶段或在飞行轨迹中段初期的弹道导弹。地面系统将提供第二层防御。据官方表示,这样的系统将针对朝鲜等国家发射的弹道导弹,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在亚太地区的军队和军事设施。但中国对这样的计划表示关切,北京如采取措施打击这种系统的部署,也不算意外。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地区的战略平衡将被打乱,实现武器削减的努力将受到阻碍,且军备竞赛将更可能发生。

但与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相关的最大威胁将来自其对天基能力的部署。如果华盛顿做出政治决策,决定部署拦截弹道导弹的天基武器,那么外层空间军事化将不可避免。国际社会将被迫不再遵守《外层空间条约》。由此导致的太空军备竞赛将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破坏战略稳定的基础。

几无选择。综上所述,关键就在于,在国际军控机制框架内对导弹防御施加限制。除了这一方法,还存在别的选择吗?只有两个选择。一,导弹防御可转化为合作的形式,这是俄罗斯已多次向美国提出的建议,但无果。二,核武国可以参与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俄罗斯专家们已经开始主张,为了应对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莫斯科应该退出《中程核力量条约》,恢复中程和短程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的生产。(同时,美国政府指出俄罗斯已经违反了该条约。)

防止核武器扩散是国际安全议程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议程重点。但如果导弹防御系统不受限制的发展导致核武国参与新一轮的军备竞赛,那么将很难执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避免这种结果的第一个实际措施,便是在下一阶段的美俄军控谈判中处理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

无导弹防御限制,便无稳定

分析家们自 1960 年代以来便一直在讨论导弹防御及其对战略稳定的可能影响,并且几十年前出现的基本看法直到今天仍然适用。如果一个核武国能发展出一套导弹防御系统,有能力抵消另一个国家的核报复能力,那么第一个国家开展初始攻击的动机便会增加。

这将破坏战略稳定——所以核武国必须克制不要建立覆盖其整个领土和人口的导弹防御系统。事实上,作为冷战期间的军控里程碑,1972 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条约)严禁在国家首都和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井以外的地方部署反导系统。遗憾的是,美国 2002 年退出了该条约,并在 2004 年开始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引起了中国和俄罗斯的严重关切。

令人担忧的并非美国目前弹道导弹防御的架构,目前的架构规模小且并不非常有效;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的导弹防御今后可能会成为的样子。如今,美国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州有 30 枚陆基拦截导弹。到2017年,此数字预计将增加至 44 枚,但即使是该规模的系统也将无法抵消俄罗斯的一次报复性攻击;也将无法抵消中国的核威慑力。但此情况可能会改变——假设该系统表现得更有效,这也是美国正在努力实现的。

区分真正的弹头和诱饵是中段导弹防御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国正在日本,以及可能也在韩国部署 X 波段雷达。美国正在建设一种新的陆基 X 波段雷达。美国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杀伤飞行器"——拦截器中实际上摧毁导弹的部分——将能够传送照片。这将有助于美国执行被称为"射击—观察—射击"(shoot-look-shoot)的射击准则,这包括发射拦截器,看它是否摧毁了目标,并在必要时再次发射。如果美国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措施充分提高目标识别能力,那么要抵消中国和俄罗斯的核威慑力将仅仅取决于是否部署足够多的拦截器。

美国声称,其国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只是为了防范来自朝鲜和伊朗的威胁,而非防范中国或俄罗斯的威胁。但是,但是,如果该系统的目的真的仅限于此,那么华盛顿方面就应该接受对其导弹防御系统的限制。美方拒绝这么做。俄罗斯已要求美国提供其拦截器将不会针对俄罗斯战略导弹的法律保障;也已要求基于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能抵消俄罗斯战略导弹的军事技术保障;俄也曾建议建立一套允许北约和俄罗斯共同控制拦截器发射的系统。所有这些建议都遭到了美国的拒绝,并且看起来俄罗斯和美国不太可能会在近期达成导弹防御协议。对俄罗斯——这个问题上也包括对中国——华盛顿拒绝接受对其导弹防御的限制,表明该系统拥有抵消俄罗斯和中国核威慑力的潜能。这也表明,奥巴马政府希望为未来的美国政府提供利用这一潜能的灵活度。

矛盾的政策。美国对弹道导弹防御的开放式承诺将阻碍全球核裁军进程,也许甚至会引发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尤其是,只要导弹防御的未来仍然不可预测,便将很难说服俄罗斯将核武库减少到低水平后仍能保证战略稳定。由于美国有能力发动常规精确打击,以及即使数量上减少其核武库,华盛顿却致力于在质量上提高其攻击性核力量,莫斯科已对核裁减持怀疑态度。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情况看起来更糟。中国适量的核武库甚至可能会被小规模的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抵消——只要该系统足够有效。如果中国的领导人相信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能抵消北京的核威慑力,那么他们多半会决定建造更多核武器以恢复战略稳定。其结果将是攻与守的军备竞赛。

奥巴马政府正在追求一种矛盾的核政策。一方面,该政府坚持说,它"将继续拒绝任何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协议限制。"另一方面,它表达保持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稳定、开展核武库的进一步削减,以及朝着无核武器的世界努力的意愿。矛盾的是,华盛顿拒绝接受对导弹防御的限制,便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维持战略稳定以及在核裁军领域取得进展,都需要美国接受对它导弹防御系统的限制——并且还要求美方证明其导弹防御系统能够抵消的仅是来自朝鲜和伊朗的威胁——而非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

未来的军控安排必须包括对导弹防御的限制。鉴于美国担忧来自伊朗和朝鲜等国家的导弹威胁,重新启用《反导条约》并尝试"去发明"(uninvent)美国国土导弹防御系统似乎并不现实。但未来任何关于攻击性战略武器的协议都必须包括对战略防御能力的限制。如果俄罗斯和美国协商进一步减少核武库的条约,限制导弹防御是必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如果美国希望中国不要扩大其核武库,就一定要向中国保证,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性将维持在适度水平——足够强劲,能应对伊朗或朝鲜发射的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但没有与中国先进的导弹抗衡的能力。作为第一步,美国必须表达政治意愿,表示愿意接受对导弹防御的限制。这是今后开展任何严肃军控对话的前提。

Round 2

战略稳定与军备控制:并不神圣

本次"圆桌讨论"的同行 Wu Riqiang 和Tatiana Anichkina 对导弹防御的观点,论证的支撑是对核威慑有效性的核心信仰以及维护核现状的核心利益。他们希望能维持当前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互相保证毁灭"(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又称"战略稳定",使美国不能使用核武器要挟中国或俄罗斯做出痛苦的让步。Wu 和 Anichkina 就是我在第一轮文章中所描述的那种真正的寻求稳定者。

他们的观点仅在他们的假设和憧憬的狭隘框架里才有道理。怀有不同假设的观察家——核裁军倡导者或国家至上主义者——只会认为他们的观点毫不相关罢了。比如说,深信裁军论的人士认为核威慑不起作用。核武库轻微的不平衡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废除核武器。至上主义者,如果他们够诚实,都承认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恰恰是核优势。但 Wu 和 Anichkina 的论点即使在他们自己假设的框架内,都存在一些缺陷。

我的同行们表示,随着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提高,中国和俄罗斯将更加不愿削减核武库,的确如此。但首先来说,中国的核武库本身就很小,北京并没什么调整核力量的选择。 俄罗斯似乎也耗尽了许多军控选择,尤其考虑到美国传统军事的压倒性优势。因此,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似乎为中国和俄罗斯逃避核裁军讨论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借口。但无论如何,从非核武小国,比如我的祖国的角度来看,俄罗斯能够消灭罗马尼亚 1000 次或 2000 次,有什么差别?大国之间核武库的微小调整,跟罗马尼亚人又有什么关系?

即使所有核武国都削减了核武库,我也不认为这样的削减将导向核武器的废除。但鉴于 Wu 和 Anichkina 有关核威慑的假设,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支持彻底核裁军。除非伴随着世界政府的出现,或除非各类武器都被废除,否则全面彻底核裁军将使俄罗斯和中国暴露在美国常规军事的优势下,于是需要中俄两国转移大量资源来提升军力。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寻求稳定,它们就没有理由支持核裁军,做出相反的承诺也不过是公共外交罢了。

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Anichkina 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即:要维持核不扩散机制,就需要核削减;而反过来说,需要核不扩散机制才能防止核扩散。这个逻辑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几乎没有任何佐证。首先,有限的核削减似乎对核不扩散机制的成功所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其次,目前还不清楚该机制对过去阻止核扩散起到了多大作用。最后,很多防扩散活动目前都在机制外展开,且常常出于美国的努力。因此,认为每个反对核扩散的人都必须反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的观点是牵强的。

在第二轮文章中,Anichkina 强烈表示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损害美俄关系。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对许多在俄罗斯战略和核规划内的装置而言都挺麻烦,这是事实,我不争辩。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部署是无害的,但俄罗斯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华盛顿包藏至上主义的意图。(仔细查看美国在过去二十年的行为支持这种怀疑),但俄罗斯也有足够的理由不喜欢美国在中欧和东欧的任何军事部署。

正如有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部署的国家一样,莫斯科明白,美国部署的存在巩固了跨大西洋联盟,允许东道国能以不那么迎合俄罗斯的方式行动。其中,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以导弹防御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的美国安全保证,结合欧盟的经济吸引力,正在把中欧和东欧国家拉出俄罗斯的影响范围。莫斯科担心失去对欧洲的影响力,这样的担忧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俄罗斯希望阻止这一趋势,它最好能在国内建立自由繁荣的社会。愤恨地抗议美国和西欧的侵占并不会带来什么建树。

导弹防御:问题的核心

Liviu Horovitz 写道,美国在欧洲的二线盟国并不非常关注"新核大国"的武器能力,它们害怕的是大国,尤其是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Horovitz 承认导弹防御会造成大国间的紧张关系,但他的结论是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很好地为美国盟国的利益服务",部分原因是"导弹防御可能只是(俄罗斯和美国)两国间更大分歧的表征而已"。不过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导弹防御并不是美俄关系问题的表征,而是两国关系问题的根本原因

2001 年 12 月美国宣布将在次年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时,俄罗斯的反应相对沉默。普京称撤军是"错误"的决定,但并未造成危机——直到 2006 年布什政府宣布将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东欧定位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一次,俄罗斯给出了相当不满的反应。比如,莫斯科威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短程核武器。

华盛顿意识到俄罗斯的担忧,提出了几项透明度措施。但美国最终拒绝了俄罗斯于 2007 年首次提出的建议,根据该建议,华盛顿将能得到俄罗斯在加巴拉、阿塞拜疆和阿尔马维尔的雷达所提供的信息,而作为交换,美国须取消在东欧部署雷达站和导弹拦截器的计划 。类似地,美国也拒绝了莫斯科所提出的建立联合数据交换和威胁评估中心的想法。两国关系变得如此紧张,以至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等双边对话都几近停摆。

奥巴马制定出"复位"政策("reset" policy),其关键内容是放弃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此后两国情况曾一度好转。但 2010 年美国拒绝了俄罗斯所提出的在欧洲建立"区段性"(sectoral)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两国关系又开始变差。根据这一计划,俄罗斯将负责抵御来自东南方目标为欧洲的导弹。到 2011 年 11 月时,情况已经恶化到当时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将采取对抗措施,使俄罗斯有能力摧毁美国在东欧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这一切都表明,对俄罗斯而言,导弹防御并不是什么次要问题,而是俄美关系的核心。 莫斯科将导弹防御系统视为改变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的潜在关键因素。并且西方国家在导弹防御方面的举动就像一块试金石,考验俄罗斯在欧洲安全的维护中是否会被作为合作伙伴,得到严肃对待。

三人不欢。从 Wu Riqiang 的前两篇"圆桌讨论"文章来看,导弹防御对中国而言也不是次要问题。

不同于俄罗斯和美国,这个世界第三大核强国并不受双边核军备控制机制的约束。中国在持续加强自己的核力量,并在最近公开了新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或有能力携带射程可达美国的多弹头分导式弹头。一位中国军事分析家日前表示,"随着(美国)继续加强其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第三代可携带多弹头的核武器是当前趋势。"

虽然美国在亚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官方目的是防范朝鲜的核武器,但事实上,该系统似乎意在防止中国跟美国之间取得战略平衡。这意味着,使中国更紧密地参与核裁军进程,并从双边转向多边军控框架,前景将相当艰巨——哪怕能克服美俄关系的危机。Wu 写道,"华盛顿拒绝接受对导弹防御的限制,便使美国政府(核裁军的目标)无法实现",此言极是。

对韩国而言并非好主意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很好地为美国的盟国利益服务——这是 Liviu Horovitz 在第一轮文章中所论证的。Horivitz 的论点可能对他的祖国罗马尼亚和其他欧洲国家成立。但对亚太地区并不成立,也肯定不适用韩国。

Tatiana Anichkina 在第一轮文章中讨论的"亚太分阶段适应路线"是美国设想在亚洲建立的一个区域性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将通过两套三边对话设立——一套包括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另一套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韩国可能会参与这一系统,是中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不可否认,韩国的确是意在监控朝鲜导弹发射的导弹防御雷达的理想选址,但韩国也是中国的邻国。在韩国安装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将使中国愈加怀疑华盛顿的真实意图是抵消北京的核威慑力。

韩国不愿意将其名为"韩国防空反导系统"的导弹防御系统融入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首尔已承诺增强其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但到目前为止,它仍坚持不加入亚太分阶段适应路线。这部分因为首尔与东京对日本战时历史残留的紧张情绪,但也是部分因为中国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敏感态度。韩国的最高利益是朝鲜半岛的稳定;中国对朝鲜半岛起到关键的作用。假设韩国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就会挑衅中国;这将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尽管如此,美国仍继续对韩国施压,要让它加入。

今年六月,美军在韩国的指挥官建议,在韩国部署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的美国导弹防御技术。在提出此建议前,美国曾调查了可能部署该系统的地点。但此系统的部署会威胁北京的常规及核导弹——并会损害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

无论如何,美国在亚洲的导弹防御系统背后的假定理由是朝鲜的导弹威胁,但这种威胁往往被高估了。举例说,美国弹道导弹威胁评估委员会(Commission to Assess the Ballistic Missile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在 1998 年认为,诸如朝鲜和伊朗等"新兴弹道导弹力量"有能力"在做出决定后大约五年内"发展洲际弹道导弹。16 年后看,这夸张得太严重了。今年六月,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物理学家 Dean Wilkening说:"或者,你下结论说朝鲜并无意图建立(洲际弹道导弹),或者说建立洲际弹道导弹没有人们所相信的那么简单。我相信是后者。"

的确,朝鲜已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卫星。但是平壤在使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核武器前必须克服严峻挑战。第一,朝鲜需要建造一个比目前飞毛腿发动机更强劲的火箭发动机。第二,它必须开发可用的重返大气层飞行器。这些飞行器的性能不能在地面或空间发射时测试;而必须通过飞行测试。第三,朝鲜需要制造足够小的能够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核弹。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必须阻止朝鲜不能测试更强劲的火箭发动机、飞行测试重返大气层飞行器以及进行更多的核试验。阻止这些活动并不容易,需要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中国可以在国际努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果美国无视中国反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那么中国合作的动因就会降低。

Round 3

战略稳定——对获益者为好

在本次"圆桌讨论"中,Wu Riqiang 和 Tatiana Anichkina 一贯主张在核领域维持战略稳定。我提出了一些质疑战略稳定价值的理由。不过,我不认同"圆桌讨论"同行们,是因为我对核武器的看法与他们有根本的不同吗?不——我不认同,是因为我从不同于 Wu 和 Anichkina 的有利位置,来看待战略稳定。

我的同行们认为,大国之间的相互脆弱性(mutual vulnerability)使这些国家间不能把强制力作为解决纠纷的手段。他们认为,这阻止军备竞赛的发生,减小紧张局势升级成冲突的风险;世界变得更稳定更安全,所有国家都受益。我的同行们相信,大国间的战略稳定是全球福祉,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我当然明白为什么 Wu 和 Anichkina 不希望自己的国家(中国和俄罗斯)暴露在美国的军事优势下,以及为什么他们支持核领域的相互脆弱性。但当他们的论调被普遍应用时便漏洞百出。"稳定"可能很好地符合俄罗斯和中国的利益,但没有理由认为它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也保持一致。

且不论好坏,国际体系是高度竞争的。各国政府通过可用的一切权力工具来促进各自的利益。 各国有时彼此合作,但更多情况下,一国仅在牺牲他国时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国之间的战略稳定对不那么强大的国家而言会产生不良后果。也就是说,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相互脆弱性会减少华盛顿约束北京和莫斯科行动的能力。这将释放中国和俄罗斯,使其能够在周边范围内以它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至少在俄罗斯的情况下,历史经验并未表明更大的"稳定"会带来 Anichkina 所谓的"欧洲共同安全空间";反倒会使强者随心所欲,弱者为其买单。

上一次俄罗斯力量不受约束时,前苏联将其欧洲影响范围扩大到德国的前边界内。它给卫星国强加的政治经济秩序并未产生美国在其他地方推行的西方制度所带来的财富与繁荣。任何企图逃避俄罗斯的霸主地位的努力都很快被粉碎。后来,前苏联解体,孱弱的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接受美国对其力量的诸多限制。但二十年后的现在,俄罗斯重新崛起,对其影响力的限制感到不满,并使用军事力量将一些省份整个纳入控制范围内。

我并非国际政治道德主义方式的追随者——我知道,强者随心所欲,弱者遭受必然的结果。我明白为什么俄罗斯想保持军队进入黑海的渠道,也了解为什么俄罗斯想要"战略稳定"。然而中欧和东欧的政策制定者没有任何理由对俄罗斯获得更大操纵范围的前景而感到高兴。

因此,我仍然认为,美国导弹防御部署会推进美国在中欧和东欧的盟国的利益。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即便无效,也会巩固跨大西洋交易——即,一个遥远的霸主为欧洲国家提供良性安全环境,而作为交换,它获得维持几个军事基地的权利、少部分当地军人参与美国的远程作战以及一些经济上的小福利。

从中欧和欧洲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安排最重要的方面是,它鼓励民主,促进经济增长。对于这点,如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愿意接受"导弹防御可能引发潜在的战略不稳定"的想法。可以肯定的是,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是有问题的;它们之间任何危机的升级都非常令人担忧。但是,"稳定"的利益被大国所取得,很可能是以牺牲小国为代价的。因此,对中欧和东欧国家而言,只要俄罗斯对影响力的追求不能保证像跨大西洋交易一样带来同样的好处,这些国家就将尽其所能确保美国在其大陆上站稳脚跟。

核裁军?可以,如果它带来稳定

Liviu Horovitz 在第二轮文章中写道,他不明白为什么诸如 Wu Riqiang 和我这样的"寻求稳定者"支持全面彻底裁军。在他看来,核裁军将仅仅"使俄罗斯和中国暴露在美国常规军事的优势下"(除非世界政府得以建立或各类武器都被废除)。但 Horovitz 也将战略稳定等同于互相保证毁灭——而这两者绝不相同。Horovitz 未能区分这两者,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他无法理解 "寻求稳定者"会支持核裁军。

当 Horovitz 写道,互相保证毁灭"又称’战略稳定’"时,他未能认识到,最新的战略稳定概念所涵盖的内容,除了保证"互相毁灭"至关重要的远程核武器外,还包括导弹防御、常规精确制导武器、太空武器、战术核武器等等。除此之外,Horovitz 未能认识到战略稳定是——引用 Wu 的话——"在和平时期防止出现核军备竞赛以及在危机中防止出现核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战略稳定并不是关于核武国能够消灭彼此多少次,而是关于如何避免消灭的发生。这正是"寻求稳定者"重视它的原因。

因为"寻求稳定者"也明白核武器的危险,所以他们也可能支持全面核裁军。但是,核裁军本身并非寻求安全者的目的。如果它使世界变得更稳定更安全,它就是值得倡导的。不过,在核裁军能够使世界变得更安全前,必须重新构建全球安全安排。国际体系必须确保所有国家享有同等安全。假设全面核裁军导致全球安全的降低,那么任何理性的军控专家——无论是俄罗斯、中国还是美国人——都不会主张全面核裁军。

令人不安的环境。Wu 和我在整个"圆桌讨论"里都认为美国的导弹防御部署破坏全球战略稳定。如果美国继续进一步的部署,而俄罗斯和中国不能以保持"美—俄—中"三边关系战略平衡的方式来应对这些部署,那么其结果将是这三个国家间政治军事关系的危机。这并不是说俄罗斯和中国一定会形成政治军事同盟并做好跟美国对抗的准备。但政治和心理环境将令人不安。

这对任何相关方而言都不是好事——包括 Horovitz 的祖国罗马尼亚。所以,当 Horovitz 认为美国的导弹防御部署巩固了华盛顿的安全保证,从而促进了美国盟国的安全,他不过是看到了整个图景的一部分罢了。如果美国设法建立起一套把俄罗斯排除在外的具有功能性的导弹防御系统,那么在欧洲建立共同安全空间将非常困难。新的分界线将被划下。这如何为诸如罗马尼亚这样的国家的利益服务,非常不明朗。

战略稳定(仍然)有意义

Liviu Horovitz 在第二轮文章中写道,缩减大国核武库,对他的祖国罗马尼亚这样的非核武小国而言重要性有限,我颇感惊讶。他在文中提到:"俄罗斯能够消灭罗马尼亚 1000 次或 2000 次,有什么差别?"好吧,这的确没什么差别——但会不会有核弹在罗马尼亚被引爆肯定有差别。核裁军所取得的进展降低全球核战争的风险,因此核裁军对每一个不想成为核战场的国家而言都有意义。

Horovitz 也质疑了战略稳定的价值,将之形容为不过是应对核武器所造成问题的一个方法。但这并非 Tatiana Anichkina 和我这样被 Horovitz 称为"寻求稳定者"的人看事情的方法。寻求稳定者认为,维持战略稳定是在和平时期防止出现核军备竞赛以及在危机中防止出现核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肯定的是,政策制定者希望建立战略支配性(strategic primacy)——在第一次打击中彻底摧毁对手核武器的能力。不愿意在核攻击或核报复中显得脆弱的政策制定者并不很喜欢战略稳定。但稳定的力量结构使"相互脆弱性(mutual vulnerability)"成为事实,而非选择。政策制定者只能接受

在冷战期间,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未能实现核支配性,因此战略稳定就以"相互保证摧毁"的形式出现。在今天的美中关系里,标准有(并且应该)不同。中国从未试图达到与美国战略均势的地位。北京核武库一直保持在适度的规模,并且中国的核武器也并未保持高度警惕。事实上,中国的核武库甚至不能确保北京有报复核攻击的能力。中国的核武库提供的不过是"第一次打击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 美国没有充分的信心能摧毁中国所有核武器,而中国也没有充分信心能够在一次攻击中留下至少一枚核弹。就目前而言,有足够的不确定性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但更有效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会减少中国报复美国攻击的可能性,从而将有可能严重扰乱中美关系的稳定。防止这种危险的最好方法是,美国接受对导弹防御的限制,而中国则同意将核武库保持在很小的规模。尽管频繁表示愿意与中国就导弹防御展开讨论,但华盛顿拒绝接受任何限制。

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美国战略家希望建立对中国的核支配地位。这使得美国政府不愿意在面对中国时公开地使用"相互脆弱性"这样的词。所以美国只能给中国提供一种模糊、灵活形式的战略稳定。

由于在美国普遍存在的种种态度,美国导弹防御扩张的速度可能会跟技术进步的速度一样快,而且它将仅受预算的限制。我担心最坏的结果是:美国不断地、单边地部署更多的导弹防御能力,而中国的回应则是建造更多的核武器。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w1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