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益负责任的核武利益攸关方

By Hua Han: CH, December 20, 2016

由于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内经济显著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北京在全球与地区范围内的裁军与不扩散议程上所能做出贡献的期望值随之增加。这种高期望有时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现有的裁军和不扩散政策感到不满。的确,国际媒体时常在下述问题上对中国提出批评:北京与巴基斯坦在核领域的合作(《外交学人》);某些中国商人私自将违禁品贩卖至伊朗(《新闻周刊》);北京不情愿惩罚朝鲜的核挑衅行为(《纽约时报》)。批评人士认为,中国一直以来进行核扩散,甚至是全球不扩散努力的障碍。

但是,这些批评是有误导性且不客观的。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不扩散政策及其政策的实施方面都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诚然,几十年前的中国的确对不扩散机制抱有怀疑态度。如今的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国际不扩散条约与机制,并在机制内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尽管北京迄今为止都未能获得“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成员国资格,但却声明其已遵照该制度的指导方针与控制清单行事。1997年,中国停止了向伊朗转让核反应堆和导弹技术,从而显示了其对不扩散与日俱增的认同。北京已调查了存在协助他国核项目嫌疑的中国组织与个人。此外,为了消除法律漏洞,从而让企图从事非法贸易活动的中国个人和私营企业无机可乘,北京已出台了新的法律和政策协调机制,旨在加强出口控制并处罚出口限制性货物的行为。

中国也积极投身于应对核扩散挑战的多边努力之中:中国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在伊朗核协议的漫长谈判过程中,北京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中国支持联合国关于伊朗和朝鲜核项目的决议;中国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限延期以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中所做的努力不可或缺;中国在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核供应国集团的规范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尽管如此,中国在履行其不断增加的承诺方面仍有待改进之处。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仍然处在一场巨大变革之中,且在执行一切政府政策时(并不仅限于不扩散方面的政策)都会面临严峻挑战。若要全面实现国家的不扩散目标,就必须完善法律体系、机构设置与协调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此外,出口控制若要有效,就必须在大量的国有和私营企业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要做到这一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国为应对这些挑战已采取了一些行动,例如:与他国共同开设培训课程。

北京还可在其他方面加强其在不扩散领域发挥的作用。例如,在朝鲜半岛的核武和导弹扩散挑战(该问题对东北亚的稳定乃至中国自身的安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上,北京可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

在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当中国还是亚洲唯一的核武国时,北京就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不扩散的目标做出了贡献:不发出任何核威胁、不在他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不向他国提供核保护伞,并将对核攻击的威慑作为使用核武器的唯一目的。今天,鉴于中国周边已经变化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鉴于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北京比以往更为重视核不扩散。防止非核武国拥有核武器显然符合中国当前的国家利益,不扩散也应当继续在北京的政策议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未来,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将在制定地区和全球规范方面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并很有可能在核裁军和不扩散方面成为一个积极、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