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补补不会带来核裁军

By Matthew Kroenig: CH, January 30, 2015

本次"圆桌讨论"假定,核大国所声称的核裁军目标与这些国家的核力量现代化计划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矛盾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认为全球核裁军(假设可以实现)将最可能如何实现。

许多人认为,核裁军将源自一个缓慢而深思熟虑的进程,在此进程中,各个核大国签署军控协议,逐步减小核力量的规模,直到核武器不再存在。尤金·米亚斯尼科夫与鹿音的第一轮文章似乎就以这种观点为基础。这两位"圆桌讨论"的同行都批评了美国的核现代化计划,并认为美国应缩减这些计划。鹿音称,美国(以及俄罗斯)应以中国淡化核武器重要性的做法为榜样。同时,两位作者也都对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常规武器"快速全球打击"(Prompt Global Strike)计划表示了担忧。

然而在论证过程中,米亚斯尼科夫和鹿音都未能做出更深刻的自省。美国尚在辩论是否进行核现代化,但俄罗斯却正在完成这一过程。俄罗斯正引入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轰炸机和潜艇;已违反《中程核力量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试射了新型地面发射的中程巡航导弹。而且,俄罗斯保留了数千战场核武器以备使用,是对其冷战结束时所作承诺的蔑视。相较而言,中国比较克制,值得称赞。但中国也正在扩大核力量,使其现代化。并且,虽然中国鼓吹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中国官员也私下承认, 在少数突发情况下中国可能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另一方面,美国坦荡表明不会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正是因为在少数突发情况下,美国可能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假设像米亚斯尼科夫和鹿音所害怕的那样,美国真正寻求的是第一次打击的优势,那么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快速全球打击"能力就不会仅仅是目前已部署或考虑部署的最低程度的系统了。

不过从更根本的层面来看,两位同行的文章主旨或已被误导了——即,很难理解对核现代化计划的修修补补将如何直接促进全球核裁军如此复杂的事务。这方面的措施无助于解决那些鼓励各国拥有核武器的安全顾虑。正如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经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我们不信任对方,不是因为彼此拥有武装。我们拥有武装,是因为我们不信任对方。"

事实上,历史上最大的核削减紧随着冷战敌对状况的终止而来,这与上述观点是一致的。 据推测,将需要更大幅度地降低各国紧张关系,才能实现全球核裁军。因此,以改变战略态势作为核裁军步骤的建议,都存在混淆因果关系的风险。

全球核裁军将要求彻底消除国际不安全的根源。尽管改善安全问题绝非易事,美国在过去 70 年来一直为这项事业贡献着力量,为全球民众提供安全。美国的行动包括延伸核保护伞,保护亚洲和欧洲的盟国;劝阻这些盟国建立自己的核武库;以及为俄罗斯和中国消除了与地区性竞争对手开展危险的军备竞赛的必要性。

然而,由于最近俄罗斯和中国的行动,国际稳定受到了威胁。在过去一年里,俄罗斯已凶猛占领了克里米亚,入侵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也继续对乌克兰其他地区与欧洲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对中国南海地区提出了咄咄逼人的要求;其传统军事的建设恐打破在东亚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军事平衡——而这种和平状态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中国。

从这个角度看,核大国的核现代化计划或许并非全球核裁军的最大阻力。相反,最大障碍可能是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修正主义外交政策。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