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预谈判:够久了

By Wael Al Assad: CH, September 26, 2014

第一轮文章中,我的同行 Li Bin 和Sinan Ulgen 提出了差异极大的核裁军观点。Ulgen 认为,全面彻底的核裁军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并且核威慑已经证明是非常有用的维护安全的手段。他认为,核威慑几十年来阻止了大规模战争和常规军备竞赛的发生。与此同时,Li 认为将核武库削减到最低核威慑的程度将代表着在通往"零核"的道路上取得的可喜进展——前提是这样的做法仅为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的中间步骤。

比起 Ulgen 的观点,我更认同 Li 的看法——但那些接受逐渐减少核库存为实现全面核裁军垫脚石的人似乎相信,核武国对核裁军的确是严肃认真的。我并不这么认为。核武国承诺开始诚恳的核裁军谈判,距今已有四十余载。它们却不知为何仍处在预谈判的阶段。每当被要求履行核裁军承诺,它们便声称安全、技术或政治障碍阻止它们这样做。面前总有阻碍——核查问题、威胁认知或非国家行为体。但是,除了认真的谈判,还有什么能克服这些障碍?并且,如果世界几乎可以消灭化学武器——尽管相同的障碍已使该工作变得复杂——那么为何核武器方面就做不到呢?

核武国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它们并无政治意愿追求严肃的核裁军谈判。这就是为什么,在第一轮文章中,我不情愿地提出了一套激烈的措施,非核武国可通过这些措施对核武国施加压力。可以肯定的是,非核武国应该支持目标为"宣布出于人道主义的理由,使用核武器是不合法的"这一持续进行的举措——但如果这种方法失败了,唯有激烈的措施才能够迫使核武国履行承诺。

至于 Ulgen 的论点,即核威慑与对战略稳定的强调已被证明有效,我认为这一论调危险且令人警醒。假设核威慑提供了安全,那也只是对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因此,其他国家不应该通过获得自己的核威慑来加强自身的安全才对吗?并且,假设核武器防止军备竞赛,那么不应该所有国家都保持核武库才对吗?核武器越多,世界就越安全!

根据 Ulgen 的推理,近几十年来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归功于核武器。但为何不把这逻辑反过来——为什么不认为核武器自 1945 年以来从未被使用过,是因为没发生大规模战争?为什么不归功于人们对二战相对记忆犹新,才阻止了这种规模的冲突再出现?

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会忘记自己可怕的历史——而且往往会重复它。与此同时,认为核武器有助于安全的想法冲淡了核武国核裁军的承诺,且废弃了整个核不扩散机制。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