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核武

By Mostafa Elwi Saif: CH, January 23, 2014

从第一轮讨论中可以明确得出,中东地区废除化武的关键障碍在于:一方面以色列似乎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核武,而另一方面,埃及也不愿加入无化武区,除非以色列切实放弃核武。

以色列为何如此抗拒探讨核裁军?正如Emily Landau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的,这是因为以色列将其"‘核模糊’与‘低调威慑’政策视作一种保障手段,旨在抵御对以色列造成存亡威胁的敌人。"这一说法表面看似合乎逻辑,事实上却存在三大严重的漏洞。

首先,以色列面临存亡威胁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二战以来的多次阿以冲突中,以色列几乎都是侵略的一方。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的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1982年起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占领、以及2012年以色列与加沙地区的冲突——无一例外都是由以色列挑起的。阿拉伯国家仅于1973年主动发起过战争:当时埃及与叙利亚对西奈半岛及戈兰高地的以色列军队发起攻击,为的是夺回1967年被以色列侵占的领土。

其次,以色列的核武器在过去从未起到过威慑作用。尽管以色列拥有核武,阿拉伯国家乃至各个非国家政治运动数十年来从未停止过动用军事力量保卫自身的战略利益。因此,以色列依靠核武器施加威慑的论调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核武国家根本不会动用各自的核武器。美国对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是唯一的例外,但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国家,因而不存在遭受核报复的威胁。自1945年起,其它八个核武国家曾多次卷入战争,但没有一次动用过核武器。不论是阿富汗战争中的苏联、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的英国、1999年卡吉尔战争中的印度、还是曾多次参与冲突的美国,这些国家(以及其它核武国家)均拒绝使用核武器。

也许有人会指出以色列的特殊性——作为该地区唯一的核武国家,以色列与1945年的美国处境相似,无须担心遭受核报复。然而,这种说法并未考虑到中东安全局势的一个重要特征:尽管以色列或许是该地区传统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却绝非该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其人口规模远远小于几个阿拉伯国家,也缺乏主要产油国那样的财政来源。因此,以色列即便动用核武,也不可能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只会激起敌对冲突。

总而言之,核武器在中东毫无用武之地——对以色列是如此,对其它任何国家也是如此。以色列只能将核武作为万不得已的选择,也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先例。以色列的核武库不应成为阻碍该地区废除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障碍。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