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Watch the 2025 Doomsday Clock announcement on January 28

核武器与国家的骄傲

By Alexander Golts (CH), August 26, 2013

这场讨论直指许多核新闻记者面临的最大问题。记者仅仅是想履行对公众告知的义务,却往往被动地陷入与政府官员的斗争中,因为后者相信隐瞒或扭曲事实是实现国家要务的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常常能轻易取胜,在发展中国家和公众深受政府宣传影响的环境中尤其如此。

在一些国家,核技术被作为国家成就的象征,而这种态度在俄罗斯已演变为一种狂热。约瑟夫·斯大林的追随者(如今这样的人仍然存在)常常引用他们认为是温斯顿·丘吉尔所说的话:斯大林接掌俄罗斯时只得到了一根木犁,离开时却留下了一枚核弹。这些自诩的爱国主义者热衷于讨论核武器,却不愿意承认大量苏联人民在武器工厂、铀矿劳作,最终死于古拉格集中营的事实。苏联的共产党领导人正是靠这些人民的牺牲才获得了核武器,而核武器反过来又巩固了领导者在本国人民乃至其它国家的大量人口身上疯狂实施政治实验的能力。

即便在今天,核武器的作用也远不止于军事威慑,它也是大国地位的标志。但这却是俄罗斯唯一拥有的大国标志:苏联并没有留下其它任何属于超级大国的特征,俄罗斯无法骄傲地宣称人民享有高生活水平、财富得到了公平分配或是拥有现代医疗及教育体系。正因如此,俄政府便希望公众为国家的核力量而感到骄傲。

核武器在有些国家还是维持独裁统治的工具。朝鲜的核武器使其中世纪式的暴政得以抵制外界的干预。在我看来,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一事则让世界上所有的独裁者都有了获取核武器的明确动力。

希望在何方。俄领导人似乎相信,迫使俄罗斯去核武器化是他们所有敌人的主要目标。2004年,恐怖分子在别斯兰镇一所学校挟持人质,最终导致300多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事件发生后,弗拉基米尔·普京说的竟是:"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核武器大国之一,对某些势力仍是一种威胁,这威胁必须被除去。恐怖主义当然仅仅是实现该目标的一种手段。"一群恐怖分子造成的安全威胁也能被解读为对俄罗斯核武器库存在的威胁——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力求客观的记者极易被扣上为外国势力服务的帽子,或是如同我在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面临叛国罪名的指控。而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大多数公众支持的将是政府,而不是记者。

要改变现状,只有先转变国家对核武器的态度。可惜的是,即便俄罗斯出现"政权更迭",这种态度的转变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没有哪一个俄罗斯首脑会愿意放弃像核武器这样在国际上如此有力的谈判筹码。因此,要改变俄罗斯对核武器的态度,主要还是应把希望放在在整个国家的进步上。也就是说,如果随着俄罗斯的进步,能涌现出新的值得举国为之骄傲的国家成就,那么核武器就是时候走下神坛了。

所有这一切都不会立刻实现,但媒体自身却能帮助加快这一进程。记者必须履行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公众报道事件,还有教育公民、提醒他们警惕核项目相关的风险。这也就要求记者坚持诚信客观地评价他们所报道的问题。这的确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伴随着危险;但倘若不是出于这样的责任感,新闻报道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

RELATED POSTS

Receive Email
Upd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