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核武器:白费功夫之举

By Bharat Karnad: CH, July 24, 2014

近三个世纪以前,乔纳森·斯威夫特在他的《格列佛游记》中讽刺了知识分子、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同时代的能工巧匠以及这些人晦涩深奥的兴趣。在神奇的拉格多科学院,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发现了一个地方,这里以试图从黄瓜中蒸馏出阳光,喂养无法生产羊毛的羔羊,并播种颗粒无收的土地而著称。另外,格列佛又找到了一名试图"先建屋顶,再打地基"的建筑师。这位建筑师的行为与当今非核武国试图缔结禁止核武器条约的努力极为相似。

六个领先的核武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印度——都跻身于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位。这些国家加在一起,占全世界经济活动的 45%。当那些没有足够全球影响力的国家订立合约,宣布核武器不合法时,人们会不会相信这六个世界上经济、军事最强大的国家会因此陷入困境呢? 尤其是朝鲜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最不可预计、社会脆弱、政治动荡的核武国家的存在,给了这六个国家充分的理由保留、扩大并现代化他们核力量的时候?

在这个充斥着不稳定性的时代,核裁军举措往往动鲜少给人留下印象。二月份于墨西哥召开的第二届"有关核武器带来的人道主义影响会议"只不过在新闻中昙花一现。在国际法庭上状告核武国的马绍尔群岛法案也似乎只满足了那些对核裁军及防扩散专家的好奇心。任何禁止核武器的条约也同样被忽略。这样的条约与基于强权政治——即权利来自于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国际系统的根本背道而驰。

此外,许多可能会赞成禁止核武器条约的国家,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一些"亚洲四小龙",它们的首要安全依赖于美国的核威慑,而这正是条约所设法消除的。

经济和技术制裁的威胁,而非道德争论的威胁,促使各国接受核不扩散及核裁军准则。因此,正是那些最强大的国家——已被《核不扩散条约》认可为核武国的国家——来主要执行该条约的约束作用。伊朗一直被逼在核计划上做出妥协,停止核武器尝试,因为美国等强大的国家已实施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下可用的制裁和施压行为。(这也由于伊朗不像金正恩的朝鲜,前者依然希望融入国际主流。)

假设达成禁止核武器的条约,那么什么能迫使核武国遵守规则?唯有道德劝说。这可能在冷战最初几年有点作用,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巧妙运用了裁军问题,把超级大国置于道德防守的位置,作为其"两副面孔"核野心的政治掩护。但如今道德争议没什么作用了。因此,我们看到长期处于核裁军最前线的日本重新诠释"和平宪法",使军方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东京的战略考虑和其对手中国的行动,日本甚至可能决定获得核武器。所以,普世的福祉对国家战略制定的影响相当有限。

更好的主意。只有当美国和俄罗斯在全球核查机制下,以比现在更快的速度消除它们核武库中的武器,才将奠定实现"全球零核"的基础,树立系统性核裁军的支柱。但现在,核武国还可以做些别的事,从而离核裁军的起跑线更近一步:如印度提倡的那样,缔结公约禁止首先使用核武器。大多数核武国并不会因为同意这个公约而有任何损失——它们已声称会理性、合理,并承诺根本不会使用核武器,或承诺除非出现极端事件否则不会使用。

巴基斯坦的核方针并未包含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规定。而朝鲜,尽管该国已制定了一部条文类似"不首先使用政策"的法律,但是它的行为和言辞往往会削弱它对任何"不首先使用"的保证力度。但是,即使有些国家赞成首先使用,从而恐吓那些威胁其存在的国家,它们也有望签署"不首先使用"公约——只要六个核大国先签字。

缔结这样一个公约将有助于建立对实现彻底核裁军工作可行性的信心。话又说回来,军备历史表明,只有当更致命的武器可用来替换核武器的时候,各国才可能自行消除核武器。不过与此同时,禁止核武器的条约将沦为无用的象征——那些小国或许出于使全球战略环境更公平的目的而进行的无用功;它将是良心上的一下触动。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