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反卫星烟幕

By Wu Chunsi: CH, June 5, 2015

反卫星武器会增加核战争的风险——这种论点是否正确?否。

没有国家会因为对手拥有反卫星武器而发起核攻击。一国发起核攻击,是因为对手明显有发起一场大规模、战略性核攻击的意图。当然,在一场核攻击的早期阶段,可以用反卫星武器摧毁另一方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即便如此,反卫星武器也只是核交战中的工具,而不是“原因”。(核武器本身也是一样。)对于反卫星武器与核战争的风险,最多可以说在一场危机中,这种武器可能会使核武国的判断复杂化,或者会成为一国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核行动时的考虑因素。但是,反卫星武器依然不是先发制人行动的“原因”。

对于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核武国——包括中国在内——反卫星武器,按其定义,就不可能引发核攻击。如果确实在一场危机中使用了反卫星武器,但所有涉及的国家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那么冲突仍然可以控制在常规领域,而不必升级到核战争。只有涉及奉行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核武国时,核战风险才会上升。因此,在一场危机中真正危险的,是允许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而非是否有反卫星武器。

需要指出的是,反卫星武器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决定采取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关键因素。这样表述我的观点,可能更清楚一些:在一个没有反卫星武器的世界中,能否期望所有核武国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答案估计是否定的。在一场危机中,一个核武国是否采取先发制人行动的决定因素,是该国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意愿及其整体军事信条,而不是反卫星武器。因而,把注意力放在反卫星武器上,是误解了在这个核时代中威胁世界的根本问题。

警惕和怀疑。2007年1月,中国外交部宣布,中国进行了一项外空试验。但一些外国官员和媒体拒绝接受中国对此事的界定,并将这一试验描述成反卫星试验。无论北京如何解释,那些定性描述依然不变。与此同时,出现了反卫星武器可能增加核战争风险的论调。

2010年,中国宣布已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但是,一些国家又一次拒绝接受中国的解释,蓄意模糊反导拦截和反卫星技术之间的界线。在国际间关于中国所谓反卫星武器计划的臆测中,错误观念越来越强。

因而,对于中国而言,自然会对关于反卫星武器与核战争风险的论调保持警惕和怀疑。的确,中国怀疑此类论调的唯一意图就是污蔑和打断中国的外空计划。

从中国的角度而言,外空问题上的关键因素是建立(或者说是重建)东西方互信。中国或许是外空的后来者,但它在其中也具有合法权利,西方国家必须承认这一点。否则,那些国家将阻碍自身与中国及其他外空后来者建立关系,使外空俱乐部新老成员之间的互动因紧张和怀疑而被破坏。对于美国和中国,承认对方在外空的利益,是两国在外空和其他战略议题上开展有效沟通的必要前提。

中国愿意与美国对话,也展现出了积极姿态要与华盛顿互动,但是美国对于与中国展开战略互动,似乎并不积极。美国的态度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美国有一个对其他国家分类的习惯——盟国、敌国等等。显然,中国并未被分到美国盟国的类别中。2009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功突破华盛顿的分类限制,两国建立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使得双方高层官员得以商讨具有政治、经济和战略重要性的事务。以前,中美之间的高级别对话一直被称为“高级对话”,因为美国仅在与盟国互动时使用“战略对话”一词。但是,美国对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态度似乎仍受中国的“国别分类”影响。相对于双边关系中的正面因素,华盛顿似乎对负面因素更敏感。

第二,美方严格限制着与中国在诸如两军关系、外空合作和高科技出口方面的战略交流。这些限制在中国社会中引发许多批评,也使得北京难以增进对美国的信任。

第三,美国正继续在美国境内以及中国周边国家中开发并计划部署战略导弹防御系统——虽然中国已对该系统对于中国核威慑的战略影响反复表达了担忧。想一想华盛顿在导弹防御方面的计划,那些指称中国外空计划会打破稳定的论调就更不具说服力了。

如果目的是缓和核战争风险,那么就不应该把主要注意力聚焦在反卫星武器上。就一系列其他议题交换意见,将能在减少战略怀疑、缓和核风险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从中国的角度而言,把核战争与反卫星武器联系在一起,只能表明西方国家想要限制中国的外空计划。这无益于降低核风险。或许,通过类似本次圆桌讨论的形式交换意见,让各方解释、澄清和阐述其在战略议题上的立场,将有助于减少误解、误读和误判。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