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By Shen Dingli: CH, September 22, 2016
“迈向理想目标的务实步伐”是美国杰出政治家亨利·刘易斯·史汀生(Henry L. Stimson)的座右铭。而在朝鲜半岛上,消灭核武就是一个理想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却路障重重。例如,朝鲜政权孤立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朝鲜内部不会存在无核化的动力(至少目前如此)。与此同时,平壤与华盛顿、首尔之间的交往却往往妨碍了裁军的实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该心灰意冷。像史汀生座右铭所说的那样,采取务实的手段或许能够收获更好的结果。
无论平壤是否拥有核武,其他国家都必须与朝鲜和平共处,就像20世纪50年代的中美共存一样,尽管当时华盛顿不时会对北京进行核威胁或恐吓。而中国别无选择,只得活在美国核武的阴影之下。中国明智地处理了核威胁,度过了艰难时期,最终也制成了自己的原子弹。即便如此,中国仍旧约束自身,制定了威慑最小化政策。之后,北京将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这一棘手问题暂且搁置,实现了与华盛顿关系的正常化。
同理,由于华盛顿决定不对北京新兴的核武项目发动军事攻击,美国不得不接受有核中国的现实。中国最终成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和敢于担责的与核有关的利益攸关方。华盛顿也设法与有核中国和平共处了半个世纪之久。
中国、美国与印度各自都未必接受其他两国核威慑的合法性,却都能设法接受这些威慑存在的现实。因为三国中的各国都无法以军事力量迫使其他两国放弃核武,所以各国都努力将其他两国塑造成敢于担责的与核有关的利益攸关方。
在朝核问题上应当运用同样的逻辑。没有任何一国在政治层面上可以接受平壤的核武。然而,国际社会却缺乏消灭朝鲜核武的可行的军事手段。这就意味着除了与平壤和平共处以外别无选择。
“和平共处”不等于允许朝鲜为所欲为。相反,各国应当竭尽所能以影响平壤的行为,鼓励朝鲜采取更合理负责的行动。平壤每采取一个合理的步骤,比如其最近通过的有限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核政策,世界其他国家就应当给予正面回馈。诚然,朝鲜政策的改变可能主要还是为了赢得国际社会对其核武国身份的接受,但是朝鲜声明自己具有负责任地使用核武的意愿这一行为仍然值得表彰。
今年7月,朝鲜宣布了参与去核化的五个前提条件。美国与韩国表示无意接受平壤的“政治宣传”。确实,要立刻接受其中某些条件着实不易,尤其是让美军撤离韩国的要求。但是,像我的圆桌讨论同事文正仁(Chung-in Moon)所论述的那样,平壤的条件并非全都无法满足。
例如,朝鲜要求美国不得用核武对其进行攻击或恐吓。这类要求很容易成为谈判要素,因为美国其实无需对朝鲜发起先发制人的核武攻击。无论如何,据说奥巴马政府正在审议将华盛顿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有条件政策转变为无条件政策的可行性。
倘若美韩牢记史汀生的座右铭,两国则完全可以就平壤的一些要求展开讨论。尽管在短期内实现朝鲜半岛的全面核裁军或许并不现实,但缓解紧张局势、鼓励限制核武却不失为有用之举。循序渐进的核裁军(或至少核军控)是最终实现无核化的务实出发点。
朝鲜半岛无核化所遭遇的每一个路障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不信任。因此,各方应当抓住能够增进信任的种种机会,而不是为无所作为寻找借口。平壤的核项目不会自行消失,只有建设性的伙伴关系才能将其消灭。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