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何去何从

By Rajaram Nagappa: AR, August 7, 2015

参与本次圆桌讨论的同行们达成了一点共识:这个世界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杀伤能力,没有必要再增加。但是,虽然马克·葛贝德主张禁止高超音速导弹试验,赵通和我的观点是:不论结果好坏,高超音速技术将继续存在。

通常,技术发展的路径形似一条S曲线。在发展初期阶段,进展缓慢。之后,随着技术突破,将出现快速进展。最终,技术达到了物理极限,只可能取得小幅进展,曲线趋于平缓。弹道导弹技术已经达到了这个最终阶段,其性能方面的限制只能通过发展新技术——如高超音速导弹——才能克服。

凭借其射击速度,高超音速导弹可用于获取并保持军事高地。很难想象那些已经决心争得那块军事高地的国家,会同意禁止高超音速导弹试验。

但是,即便那些国家同意,禁试也很难验证——尽管葛贝德不这样认为。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必须在弹道导弹的推进下,进入各自的投弹高度。因此,它们会呈现出与弹道导弹相似的红外线特征(从太空中监测)和雷达横截面。正如赵通在第二轮中写道:“要将[可末端机动的弹道导弹]与高超音速导弹明确区分开来,从技术上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禁试还将对尚未开始自主试验计划的国家构成歧视——尽管葛贝德也不这样认为。葛贝德写道:禁试在军事领域并不具有歧视性,因为“所有国家都将放弃开发实际可用的武器”;禁试在民用领域也不具有歧视性,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各国之间的知识差距将会缩小。”但在我看来,这种差距并不会缩小。高超音速技术本身可以军民双用,因而希望保持军事优势的国家必将严防民用高超音速技术的传播。而且无论如何,又怎能保证民用高超音速技术不被用于军事?

势不可挡的解决方案。第三轮中,葛贝德问道:究竟“[高超音速导弹的]优势是什么”;他还写道:“没有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无法摧毁许多坚硬、固定目标”。在不知道高超音速导弹设计规格的情况下,很难猜测其有效载荷规模、杀伤力、造价等信息。但是,没错,高超音速导弹很明显在一些方面会受到制约——例如,似乎只有固定、非坚硬的目标才容易遭受高超音速导弹攻击。如果目标位于坚硬加固、深入掩埋的掩蔽所中,触及的难度要大得多。高超音速导弹可凭借其极高的飞行速度实现深度渗透,但在那种情况下,有效载荷将变得较小,破坏力也较弱

这只是开发高超音速技术的国家在部署此类武器之前必须克服的诸多问题之一,但随着高超音速技术势不可挡地沿着S曲线进展,一定会找到解决方案。问题只是要花多久时间。这则取决于开发高超音速技术的国家的政治意愿和资金投入的优先顺序。可以肯定的是,已经在开发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诸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强国——在克服所有技术阻碍之前,不会同意禁试。禁试根本离我们还很遥远。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