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朝鲜核武:何去何从?

朝鲜核武项目的国际僵局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朝鲜、韩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六方会谈自2009年起也陷入了停滞。与此同时,北京施加的压力并未能促使平壤削减其武器项目。截至2016年,朝鲜已经完成了第四次核武试验,并发射了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此背景下,该地区的各国应当如何重新恢复外交进程,努力实现一个无核的朝鲜半岛呢?假若无法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各国又该如何妥当应对一个有核朝鲜所带来的安全挑战呢?

关注我们的微博:原子能科学家公报

Round 1

朝鲜问题:不要白日做梦

今年一月,平壤自豪地宣布朝鲜已成功完成第四次核试验。该国宣称此次试验完成了对热核装置的测试,然而观察员们对此却表示怀疑。

不管是否为热核,此次测试让人们想起了一个令人不快的事实: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抗和巨大压力,已经研发了核装置。该国目前正在为获得可部署式核武与运载系统而努力。这可能是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几十年来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而朝鲜局势的特殊性意味着该挑战只能被缓和,不能被完全战胜。

软硬兼施。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对朝鲜核项目的立场十分简单:必须实现“完全、可证实的且不可逆转的无核化”。令人惋惜的是,这种要求是绝对不切实际的。朝鲜决策者有充分理由相信,他们无论如何都应当持有核武。国际社会对如何削弱该国的这一信念完全束手无策。

首先,朝鲜是一个由世袭精英统治的独裁小国,周边是充满敌意且比其富有的邻国。朝鲜领导人在国内面临着民众叛乱的潜在威胁,在国外又担心美国的军事攻击。韩国的存在进一步加重了朝鲜领导层所面临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德国情景”有可能再现。“德国情景”是指一国政权崩溃之后,整个国家被更加富有的邻国所吸纳。普通的朝鲜百姓可能会像当年大多数的东德人民那样欢迎这种结果,但是对于朝鲜统治精英而言,这种结果意味着他们将丧失权力,并有可能为过去数十年来严重的人权侵犯行为付出代价。因此,朝鲜政府相信,必须拥有一种既可以预防外国入侵(伊拉克式)又可以阻止外国对国内叛乱的支持(利比亚式)的威慑力,而能够符合这些要求的唯一威慑力就是核武。

目前,各国为实现朝鲜无核化使用了两条路线。一条为软线,其内容为购买朝鲜的武器,即以经济利益换取平壤的核项目。另一条为硬线,即通过制裁使朝鲜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从而产生促使朝鲜政策转变的国内压力,将朝鲜向无核化推近。

试图以收买的方式实现朝鲜无核化是行不通的。最近的历史事件告诉朝鲜统治者们不得轻信外界的甜蜜承诺。朝鲜记得,用核武项目换取经济援助承诺的唯一一位独裁者就是利比亚的穆阿迈尔·卡扎菲,而卡扎菲却因为这个决定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也记得,1994年乌克兰同意移除其从苏联继承的核弹头,以换取俄、英、美对其领土完整性的担保,然而此担保甚至比打印担保的纸张还不值钱。朝鲜外交家们也清楚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的悲惨下场。他们一直认为,萨达姆被打倒并杀死的唯一原因是他没有核武。朝鲜领导层相信,倘若没有核武,他们的处境将会变得异常危险。对他们而言,丧失政权并不意味着在法国南部写回忆录,而意味着监禁或与灯柱约会。

试图通过制裁实现朝鲜无核化也是行不通的。制裁的效果是间接的,会使被制裁国的百姓和精英的生活都变得更为困难。对物质生活匮乏的不满会促使人们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改变那些招致国际制裁的政策。在民主或半民主的国家,这种民众压力可以通过选举得以施加。而在缺乏自由的社会,民众压力则可能会导致革命或政变。

然而中国却默默地妨碍着对朝制裁。中国外交官们尽管对朝鲜的核武野心和边缘政治感到不满,但却更愿意朝鲜半岛保持其分裂却又相对稳定的现状。即使中国改变其策略(事实上其策略可能正在发生改变),制裁究竟能否改变平壤在核武问题上的立场仍然不能确定。即使制裁摧毁了最近稍有起色的朝鲜经济,或甚至导致了该国发生大规模饥荒,仍然不可能带来国际社会想要的政治结果。

这是因为朝鲜人民根本无法影响政府政策。他们温顺而受恐。朝鲜囚犯对总人口的占比大致等同于斯大林时期的俄罗斯。众所周知,自1957年以来,该国政府的候选人都是以“百分之百的通过率”赢得选举的。

另一方面,朝鲜的精英们有不发动政变的充分理由。即使一场成功的政变也会造成不稳定的局势,从而使革命成为可能。一旦发生革命,朝鲜就会与韩国统一,朝鲜的整个精英集团也将丧失政权,甚至可能因其罪行而被迫付出代价。因此,朝鲜精英认为打破现状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尽管他们十分想念最喜爱的轩尼诗白兰地。

停止浪费时间。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倾向于在硬线和软线之间摇摆。这两条线其实都是无用功。追求无核化这一不可能的目标甚至可以被视为是危险的,因为这么做会浪费原本可以用于实现冻结朝鲜核潜能的时间,而较之无核化,冻结朝鲜核潜能的目标要实际得多。当然,冻结是有代价的——朝鲜从不做无偿交易。实施冻结后,朝鲜将停止其核项目、核武试验以及导弹发射。但是,朝鲜为了威慑的目的还是会保留其已有的技术和硬件设施。作为交换条件,美国与国际社会将作出许多政治上的让步,并可能向朝鲜提供大量援助。

这种妥协听上去似乎并不公平,然而较之无核化之梦,却是现实之举。不幸的是,国际社会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那不可能的目标。正当国际社会忙着在软硬两线之间来回切换之际,朝鲜却马不停蹄地制造着更多更强大的核武。

承认现实:应对平壤的务实方案

今年一月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朝鲜半岛离无核化目标的距离似乎更为遥远。在这种现实面前,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实现朝鲜的弃核?

诚然,路障重重。平壤的意向是极为现实主义的。该国的领导阶层视核威慑为最终的安全保证,并且这种观点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朝鲜认为华盛顿的态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现实主义的,因此平壤很有可能认为美国对朝鲜的政策方向终将改变。鉴于华盛顿每四年或八年就会经历政权更迭的现实,这种判断很有可能是正确的。

朝鲜还可能认为,华盛顿一旦接受了朝鲜半岛有核这一事实,就将减缓对朝制裁。这种考量不无道理。美国从不赞成以色列拥有核武,但却不得不接受以色列有核这一客观现实,并确保特拉维夫不成为中东无核武区的一部分。华盛顿也并不赞成印度拥核(武器),而且在印度1998年核试验后对新德里实施了制裁。然而,这些制裁措施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就被取消。2008年,美国甚至解除了对与印度民用核能合作的禁令。为了惩罚印度1974年的“和平”核试验,美国于1975年发起了核供应国集团的成立,而该禁令就是通过核供应国集团实施的。此外,尽管巴基斯坦研发了核武,美国仍于2004年将它确定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国”,以赢得伊斯兰堡的支持,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与此同时,在华盛顿与哈瓦那保持了几十年敌对状况后的今天,奥巴马总统正努力实现与古巴关系的正常化。上述的一切足以使平壤相信,华盛顿不会再等上几十年才与朝鲜关系正常化。

同时,虽然中国和朝鲜结盟已有几十年,但是中美在制裁朝鲜问题上的合作却更为紧密,因而平壤很可能觉得遭受了北京的背叛。然而,鉴于华盛顿与北京之间不信任的增加,朝鲜或有理由期待,中国得为美国与朝鲜未来有可能和解而做好准备。

朝鲜明白,中国坚持认为对平壤的制裁不应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失稳,引发战争,或造成人道主义的问题。无论平壤有否核武,中国都不愿看到朝鲜崩溃。中国的这种立场似要确保朝鲜的生存。事实上,较之平壤的核项目,华盛顿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可能更让北京担忧。北京与华盛顿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就朝鲜问题展开合作,然而由于双方互不信任,所以会各留后路。这会让朝鲜渔翁得利,从而削弱中美合作的有效性。

所以,朝鲜半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无核武化。因此任何可能成功解决朝核问题的方案在本质上必须是渐进的、务实的、合作的,也必须向各方都提供保证。朝鲜只会接受具有共赢理念的无核化提议。

要求朝鲜执行“三不”政策或许是一个临时的可行办法:不继续研发核武(包括不再进行核试验);不将核武运出朝鲜领土;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换言之,平壤将被要求接受“核冻结”体制,该体制将包括单边性核军控上限以及一个适当的核查体制。相应地,朝鲜也将获得一系列好处:多边安全保障的安排;启动朝鲜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外交进程。如果平壤遵守上述的“三不”政策,针对它的经济、贸易与投资制裁也将撤销。

显然,这种进程不可能即刻实现无核化。但由于朝鲜坚决表示不会放弃核能力,因此任何旨在使其核裁军的计划都必须分阶段实施。把无核化作为短期目标的做法只会导致彻底失败。更好的做法是以外交开道,循序渐进。

 “三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于合作性核约束的氛围。在某种程度上,此方案类似于达成伊朗核协议时所采取的手段案。在与伊朗谈判时,国际社会无法说服伊朗接受以彻底的、可核实的、以及不可逆的方式来解除其核计划。但是,尽管伊朗仍然保存了其部分的核燃料循环能力,它确实消除了其大部分的铀浓缩能力。重要的是,双方都做出了妥协:一方面,通过削减其所运行的可疑核项目,伊朗获得了制裁减免;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虽然无法实现伊朗核能力的完全解除,却也大大降低了伊朗可能成为核武国家的风险。

如果在朝鲜半岛使用该模式,即通过采取以减少核威胁为目的循序渐进的合作措施来缓和核问题上的紧张局势,那么国际社会(包括朝鲜)将有可能重新开启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的外交进程。一旦这一方案的初期阶段取得成效,平壤的领导层就有可能改变其对核武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的看法。朝鲜最终有可能会采取逐步消除其整个核武库的具体步骤。

朝鲜半岛去核化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未来。但只要世界各国拒绝以务实的方式与朝鲜交往,这个未来就将不会走得更近。

朝鲜:用谈判解决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希望

在5月7日的朝鲜劳动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金正恩发表讲话,指出“除非国家主权受到了任何有敌意的侵略性军队核武的侵犯,”否则朝鲜是一个不会使用核武的“负责的核武国”。他虽然承诺将“为全球无核化做出努力”,但却强调朝鲜将继续走“并进路线”这一旨在同时发展朝鲜经济和核项目的政策。金正恩的讲话可以被视为是其对国际社会呼吁平壤放弃核武的公然拒绝。

过去七年来,在六方会谈搁浅的同时,朝鲜的核武库变得更为强大。外界认为朝鲜已稳步积累核材料。据估计现已拥有大约10颗核弹头。平壤于今年一月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该国拥有各式运载工具,其中包括飞毛腿式的短程导弹、芦洞和舞水端等中程导弹,还可能包括由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平壤即将研发出洲际弹道导弹,并宣称已在核弹头微型化和多样化方面取得进展。

一个有核的朝鲜将给朝鲜半岛、整个东北亚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朝鲜核武极大地改变了半岛上的军事平衡,最终将阻碍半岛上的和平共存。地区安全也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核多米诺效应可能导致东北亚其他地区的核扩散。而且朝鲜有可能会将核材料、核技术甚至核弹头出口至世界其他地区,从而在这个全球恐怖主义盛行的时代动摇世界安全的根基。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朝核困境呢?制裁收效甚微,军事冲突也不可行。无论何时,谈判总是唯一之路,并且可以取得成效,但前提是需要谈判者们务实、灵活,并愿意仔细倾听平壤的声音。

无效的方案。国际社会当下对朝核问题的处理方式是以罪与罚的逻辑和国际制裁的手段为基础的。依据这一处理方式,对于朝鲜的罪行(拥有核武且违反联合国决议)必须采用强硬、全面的制裁加以惩罚。其背后的逻辑是,制裁将使朝鲜陷入困境,将朝鲜政权逼至崩溃的边缘,从而迫使金正恩不得不选择无核化。但是朝鲜并不是伊朗。这是一个相当封闭的社会,对制裁习以为常。此外,中国不可能实施会破坏朝鲜稳定局势的制裁。况且,平壤的一贯做法就是外界的压力越大,其做出的反抗也就越强烈。将制裁与政权崩溃联系起来的这一在首尔、华盛顿和东京被普遍接受的想法似乎是自大且错误的。

首尔的一些专家认为,韩国应该通过研发本国的核武项目以抗衡平壤的核威胁。但是,韩国倘若一旦宣布进行核武活动,就会遭遇巨大阻力。首先,完全以商业为目的的韩国核电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其次,首尔与华盛顿的传统联盟关系也会支离破碎。再次,韩国很有可能会遭受国际制裁,从而使该国经济受到重创。此外,东北亚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核扩散多米诺效应:始于韩国,传至日本,甚至有可能波及台湾。但是,认为首尔能够用核项目应对朝鲜(与中国)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首先,首尔连战时对自身军队的操控权都没有(倘若朝鲜半岛发生战争,韩国军队必须听从美国军官的指挥)。其次,日本保守派将以韩国核武项目为由借机扩充日本军事力量。总之,研发韩国核武以应对朝鲜核武的做法是错误的。

对朝鲜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或者其他任何军事行动也是不可行的。姑且不谈军事攻击本身有违国际准则,朝鲜凭借其强大的防御能力就足以挫败任何对该国发动的军事行动。任何先发制人的攻击都很容易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从而危害韩国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美国非常清楚这些风险,也知道在朝鲜半岛上动武的根本局限性。美国虽有能力摧毁朝鲜,却无法在对朝战争中赢得胜利。

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找解决方案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在过去,对话并没有起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对话。现在所需的是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谈判,从而获得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要求各国愿意倾听、态度务实并且灵活机动。

可能有效的方案。如果与朝鲜谈判的各方想要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就必须一边开诚布公,一边倾听平壤的想法。倘若对朝鲜所关心的事务置若罔闻,则必将导致朝鲜离开谈判桌。与平壤对话的各方必须设身处地为朝鲜着想,并鼓励朝鲜也礼尚往来。但是如果将朝鲜描绘为一个不可信任的流氓国家,或者坚持单方面先决条件的实现,那么对话势必受阻。

与平壤的谈判也必须是务实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目标。具体而言,由于无法强迫朝鲜彻底迅速地解除其核武,短期的目标就应当是使平壤暂停其核项目。如此一来,朝鲜将无法继续取得技术进步,也无法生产更多的核材料。诚然,平壤已多次声明,如果某些条件得到满足,将停止核活动。因此,斯坦福学者Siegfried Hecker所提出的冷冻、削减,并最终以可核实的方式消除朝鲜核武库的循序渐进的方案或许可以成为可行的战略。

最后,还需要灵活机动。与朝鲜谈判时必须将所有的牌都放上桌。这些“牌”可以包括以下事项:暂停韩美共同军演;就和平协议进行谈判,从而取代终止朝鲜战争的《朝鲜停战协定》;正式接受朝鲜具有和平使用原子能和拥有太空项目的权利;使朝鲜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正常化。不能仅仅因为平壤要求实现上述事项就排除其实现的可能性。此外,就这些事项进行对话还可以让国际社会探清平壤的意图,并要求朝鲜对其任何的违约行为负责。

这个关键的时刻急需的是真正的政治。但是与朝鲜谈判的国家要牢记,他们所剩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Round 2

平壤的声明是突破的基础吗?

朝鲜半岛上的紧张局势在最近几个月内愈加恶化。由于平壤在今年早些时候进行了核武测试并发射了一枚卫星,因此美国于今年三月加强了对朝鲜的制裁。7月6日,美国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违反人权为由,直接对其个人实施了制裁。平壤称美国的制裁为“丑恶的罪行。”不久之后,首尔和华盛顿宣布了在韩国部署由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共同计划。平壤则以对该系统进行“实体抵抗”相威胁,并宣布将关闭由朝鲜联合国代表团负责的美朝对话渠道。

然而就在华盛顿宣布对金正恩实施制裁的几小时前,一名朝鲜政府发言人发表了一起颇有意思的关于无核化的声明。该声明对美国和韩国提出了五项要求,承诺倘若这五项要求得到满足,朝鲜也将采取“相应措施”,并提出朝鲜半岛的核僵局将有可能取得“突破”。

首先,声明要求在韩国的“所有美国核武”“必须公开。”其次,韩国所有的核武(以及这些核武所在的设施)“应当被解除并核实。”第三,华盛顿必须保证不会在韩国及其“附近”部署进攻型核武。第四,美国必须承诺永远不对朝鲜使用核武。最后,华盛顿必须从韩国撤走所有“拥有使用核武权力的”军队。

当时,首尔立刻斥责此提议为旨在破坏加强制裁努力的“欺诈行为”。华盛顿也没有做出任何有意义的回应。尽管该提议乍看起来像是朝鲜典型的辞令和政治宣传,但是经过仔细研读便会发现,这可能成为朝核问题通过谈判解决的开端。要满足平壤的一些要求十分容易,至于其他要求则可以通过妥协和谈判得以满足。

满足前两项要求十分容易,因为美国在韩国根本就没有核武。华盛顿于1991年就从朝鲜半岛撤走了核武,之后再也没有重新在那里部署核武。在2005年9月的六方会谈闭会前,各方发表了一项共同声明,该声明也明确指出美国在韩国确实没有核武,朝鲜也签署了该声明。朝鲜提出的核实要求也不难满足:美国第八集团军当时的司令官查尔斯·坎贝尔将军在一次2005年的报刊采访中表示其愿意让韩国的美军设施接受是否有核武的核查。

让我们暂且跳过第三个要求。第四个要求也没有什么大问题。这本质上是一个不动武的安全保证以及对朝鲜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但是其实华盛顿有充分的理由不对朝鲜使用核武,更不用说首先使用。个中原因既有人道主义的考量,又有美国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2005年共同声明下所做的承诺,还有中俄两国可能会做出的负面战略回应。

然而,第三个要求即让美国保证不在韩国及其“附近”部署进攻型核武可能是存有问题的。因为这或许需要韩美停止那些会涉及诸如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等战略武器的共同军演。

第五个要求即撤军也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大部分韩国人都忌讳美军撤军。

然而这些要求是可以协商的。例如,韩美可以将进攻性战略武器从两国的共同军演中排除出去。至于在朝鲜半岛上的美军驻军,朝鲜前领袖金正日曾告诉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平壤能够容忍美国在韩驻军,前提是美驻军对朝鲜没有敌意。平壤的声明毕竟没有要求美军立刻撤离,而只是要求美国宣布其有撤军意图。

韩国和美国应当认真审视朝鲜的这一提议。诚然,假若仅以平壤当前的要求作为谈判的基础,首尔和华盛顿可能不太会情愿谈判。为了让首尔和华盛顿坐到谈判桌前,朝鲜必须表态,假若其要求得以满足,朝鲜将愿意采取何种以无核化为目标的具体互惠措施。如果朝鲜愿意提出具体措施,那么平壤最近的这起声明也就可能成为严肃对话和谈判的基础。

 

朝鲜不稳定之严重核风险

“朝韩问题”有点像一座休眠火山。过去几十年内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事件,现状长期保持不变,以至于人们已对其习以为常。然而不幸的是,朝鲜半岛上的现状有其固有的不稳定性。朝鲜的政治与经济精英早晚会有垮台的一天。一旦那一天来临,这个拥有核武且处在美、中、俄三国利益交汇与碰撞的战略断层线上的国家将可能出现利比亚或叙利亚式的极度混乱的高风险局面。

不稳定之根源。1948年,当平壤的亲苏政权与首尔的亲美政权成立时,双方都不承认对方拥有存在的权利,都认为自己的政府才是朝鲜半岛唯一合法的政权。两个政权都宣称朝韩统一是其长期目标,尽管对统一的定义各持己见。北方的斯大林式政权从日本殖民政府那里继承了东亚除日本外最先进的工业经济,而南方的右翼独裁政府却只占领了一片农田。然而,二十多年过后,南北情形颠倒。朝鲜经济在经历了短暂增长之后,便开始停滞不前、土崩瓦解。而韩国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成功的典范。

今天,综合各种计算方法,朝鲜和韩国的人均收入之比在1:14至1:40之间。这可能是世界上共享领土边界的国家中所存在的最大收入差距。韩国的人均购买力大致与法国或意大利相持平,而朝鲜的人均购买力则仅类似于乌干达或塞拉利昂的水平。因此,韩国对朝鲜人民而言存在潜在的巨大吸引力,也正因如此,朝鲜政府禁止其人民了解韩国的情况,以免他们变得难以驾驭。平壤禁止人们使用可调频式收音机,只允许资历很深的官员(和外国人)上网,并对朝鲜为数甚少的外国居民施以严格控制。国际观察员们通常将这些限制视为偏执狂行为。但是这些措施加上平壤庞大的安全官僚体系和数量众多的政治犯集中营确实对朝鲜政权的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朝鲜,任何存在危险想法的人都必须被迅速、严厉地处置。

更糟的是,朝鲜精英们(所有级别的朝鲜精英都是半世袭的)相信,政权垮台将意味着个人地位的一落千丈,甚至性命难保。如果朝韩统一遵循了德国模式这一唯一可想象的现实实例,朝鲜精英们清楚自己将不会被分到任何权力。因此,他们已下定决心存活下去,即便万不得已,也愿拼死一搏。

近年来,朝鲜的经济局势有了显著好转,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金正恩是一位出乎意料的优秀经济管理者。饥荒已成为过去。朝鲜的企业家们不顾平壤斯大林式的严厉辞令,正在不断将朝鲜经济接管过去。虽然私营经济在严格意义上仍然是非法的,但却是政府所能容忍的,最近甚至还得到了政府的暗中支持。今天朝鲜人民的衣食住行已达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这种经济成就并没有给朝鲜带来政治上的变化。当朝鲜人民评估自己的生活水平时,使用的基准并不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遭受饥荒的朝鲜,而是现今的中国和韩国。这两个国家与朝鲜在人民生活水平上相比,仍旧是天壤之别。此外,朝鲜人民生活在一个极大的错觉之中:他们认为,一旦朝韩统一,他们就会立刻享受到首尔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长远来看,现状是不可持续的。朝鲜政权的存亡取决于如下几点:一、能否维持精英们之间的团结(这些精英既有来自大家族的二代和三代政党官员们,又有近年来发迹的商业领袖们);二、能否继续成功地控制和恐吓朝鲜人民;三、能否保持朝鲜的与世隔绝(在当前信息技术全球革命的背景下,做到这点正变得日趋困难)。与朝鲜半岛的和平利益攸关的各国最好从现在起就应该开始认真设想朝鲜可能会出现的叙利亚式的危机。这种危机一旦爆发,核武很有可能会被使用。

 

实用主义、原则与朝鲜的困境

在印度1998年核武器试验之后,克林顿政府意识到印度不会愿意立刻放弃其核武项目。因此,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封顶、逆转、消除”的战略,旨在从理论上最终消除印度所有的核武。现在是时候在朝核问题上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并采用同样的方案了。

参加本次圆桌讨论的我的同事们都认为,朝鲜无核化无法通过制裁或军事行动来实现。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通过给予平壤经济利益而“收购”朝鲜的核武库。因此,唯一现实的途径是与平壤进行交谈——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消灭朝鲜的核武库,但至少可以将其限制在当前水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朝鲜久而久之可能会愿意削减其核武库,并甚至可能最终完全放弃核武。

在朝核问题上,“封顶”具体是指核军控,而“削减”意味着核裁军,不论裁军最终是否全面。诚然,与平壤谈判的国家将坚持要求朝鲜开展分阶段执行的计划,这样一来,核军控将最终演变为核裁军。如果没有后者,这些国家就会显得缺乏原则性。但在现阶段,朝鲜可能乐意看到外部世界以核军控来取代核裁军以作为其短期的政策目标。平壤可能会将外界下降了的核裁军压力视为其所取得的初步性政策斩获。朝鲜甚至还可能看到加入某种核军控体制的好处,如果这能帮它换来面包的话。确实,当平壤在今年五月的劳动党大会上承诺将致力于执行一项有限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时,它已表明希望被看作一个负责任的与核有关的利益攸关方。

当然,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保守派都会抵制任何要求其做出让步的朝鲜分阶段核裁军计划。印度的先例更是让他们坚信,在与朝鲜达成任何协议之前,必须首先实现该国的核裁军。对许多观察家而言,印度并未真正封冻和逆转其核武库,却从美国得到了它所想要的一切。本周,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了华盛顿。此次访问是他自2014年上任以来的第四次访美。2008年,印度获得了核供应国集团的豁免。据报道,在美国的支持下,新德里正在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并在日益接近成为核供应国集团的成员。最近,新德里和华盛顿就后勤保障分享的初步协议进行了谈判。如果磋商成功,印美两国将各自拥有使用对方军事设施的军需、配件和服务的权利。所以,华盛顿在印核问题上的表现方式确实是无原则的,这也让平壤坚信它应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手中的核武牌,而非丢弃核牌。但是当保守主义者将朝鲜放弃核武作为谈判和援助的先决条件时,他们其实阻碍了达成一个重大的妥协——这样的交易既能够封冻或逆转朝鲜的核武库,又将使平壤与世界的关系得以改善。

很显然,与朝鲜交往以减少其核威胁的努力注定充满挑战。但这不应是不给交往以一试的理由,更何况目前还别无选择。

Round 3

建立东北亚无核武器地区的时机或许成熟

今年七月,首尔同意美国在韩国部署名为“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的导弹防御系统。该决定招致了来自中国政府与韩国反对政党的强烈抵制。反对党成员要求政府立刻撤销此决定并与国民议会展开协商。中国则敦促韩国政府停止部署工作,并发出将采取报复手段的警告。但是朴槿惠总统断然拒绝了这些要求,并重申其立场:朝鲜不断增加的核武与导弹威胁意味着“萨德”的部署势在必行。

朴槿惠对于朝鲜的战略已上升为“全场紧迫”,其中包括更严苛的制裁、国际孤立以及导弹防御。“对话”、“谈判”与“和平解决差异”等词汇已从其辞令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甚至似乎愿意冒冲突升级的风险。然而,规劝金正恩放弃核武的可行途径仍然存在,即构建东北亚无核武器地区。

朝鲜一直以来就要求在国际法上获得核威胁削减与消除方面的平等待遇。作为其裁军的条件之一,平壤也要求他国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保证,确保其不会对朝鲜做出核威胁。这些要求都可以通过关于在该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地区的多边条约而实现。在该条约范围内,核武国家将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并提供消极安全保障,即保证其将不会对没有核武的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同时,无核武国将致力于保持无核武的状态,朝鲜作为核武国则将致力于核裁军。

东北亚无核武器地区的概念早于1972年就首先由美国军控圈提出。1996年,核裁军专家中村梅林(Hiro Umebayashi)阐述了无核武器地区的愿景,提出了“3+3”的方案。该模型要求日本、朝鲜与韩国建立一个无核武器地区,中国、俄罗斯与美国则将为该地区的无核武国提供消极安全保障。

2010年,为了对朝鲜的核试验做出回应,鹦鹉螺研究所(Nautilus Institute)及其主任彼得·海耶斯(Peter Hayes)提出了“2+3”的方案。在该模型范围内,一个无核武器地区条约将规定韩国与日本为非核武国家,美国、中国与俄罗斯则将以核武国的身份加入条约。朝鲜尽管在条约缔结之初为核武国,但随后会以非核武国的身份遵守条约。这一设想已得到进一步完善,现已包括如下新内容:用于审议安全问题的地区议会、区域不侵略协议、取代《朝鲜停战协定》的最终和平条约、对朝鲜制裁的终止,以及对平壤的经济援助计划。该计划可能包括关于朝鲜非军事核能活动的附属协议。此外,在该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区域还要求有检查团、监督与核实机制,以及对朝鲜的消极安全保障(这些保障将依据平壤取得去核化里程碑的进度而同步进展)。

各国应当认真考虑这一方案,这不仅因为该方案以一种公平的方式对待所有地区的核威胁。与此相反,搁浅的六方会谈则仅关注了朝鲜带来的威胁,却没有对其他地区的安全问题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

朝鲜的核武国身份近年来变得愈加显著,这显然为鹦鹉螺研究所的方案带来了挑战。然而,平壤仍然完全能以适当的步伐逐步遵从无核武器地区条约的要求,即等其他核武国提供消极安全保障并制定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后再向前推进。的确,这一方案很可能满足平壤在今年7月6日的无核化提议中所提的要求(本人在第二轮讨论文章中论述了该提议)。

若要迈出建立无核武器地区的第一步,就需要六方会谈向联合国秘书长与联合国裁军事务厅提出申请,请求其召集一场专家会议以审议无核武器地区背后的概念。诸如核不扩散与核裁军的亚太领袖网络等民间社会组织也可同时做类似的工作。

在东北亚建立一个无核武器地区听上去或许极为理想主义。但是在朝鲜半岛严峻的军事对峙与灾难性战争的威胁面前,永无休止却又停滞不前的谈判又有何实际可言呢?

朝鲜半岛:“迈向理想目标的务实步伐”

 “迈向理想目标的务实步伐”是美国杰出政治家亨利·刘易斯·史汀生(Henry L. Stimson)的座右铭。而在朝鲜半岛上,消灭核武就是一个理想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却路障重重。例如,朝鲜政权孤立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朝鲜内部不会存在无核化的动力(至少目前如此)。与此同时,平壤与华盛顿、首尔之间的交往却往往妨碍了裁军的实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该心灰意冷。像史汀生座右铭所说的那样,采取务实的手段或许能够收获更好的结果。

无论平壤是否拥有核武,其他国家都必须与朝鲜和平共处,就像20世纪50年代的中美共存一样,尽管当时华盛顿不时会对北京进行核威胁或恐吓。而中国别无选择,只得活在美国核武的阴影之下。中国明智地处理了核威胁,度过了艰难时期,最终也制成了自己的原子弹。即便如此,中国仍旧约束自身,制定了威慑最小化政策。之后,北京将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这一棘手问题暂且搁置,实现了与华盛顿关系的正常化。

同理,由于华盛顿决定不对北京新兴的核武项目发动军事攻击,美国不得不接受有核中国的现实。中国最终成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和敢于担责的与核有关的利益攸关方。华盛顿也设法与有核中国和平共处了半个世纪之久。

中国、美国与印度各自都未必接受其他两国核威慑的合法性,却都能设法接受这些威慑存在的现实。因为三国中的各国都无法以军事力量迫使其他两国放弃核武,所以各国都努力将其他两国塑造成敢于担责的与核有关的利益攸关方。

在朝核问题上应当运用同样的逻辑。没有任何一国在政治层面上可以接受平壤的核武。然而,国际社会却缺乏消灭朝鲜核武的可行的军事手段。这就意味着除了与平壤和平共处以外别无选择。

 “和平共处”不等于允许朝鲜为所欲为。相反,各国应当竭尽所能以影响平壤的行为,鼓励朝鲜采取更合理负责的行动。平壤每采取一个合理的步骤,比如其最近通过的有限的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核政策,世界其他国家就应当给予正面回馈。诚然,朝鲜政策的改变可能主要还是为了赢得国际社会对其核武国身份的接受,但是朝鲜声明自己具有负责任地使用核武的意愿这一行为仍然值得表彰。

今年7月,朝鲜宣布了参与去核化的五个前提条件。美国与韩国表示无意接受平壤的“政治宣传”。确实,要立刻接受其中某些条件着实不易,尤其是让美军撤离韩国的要求。但是,像我的圆桌讨论同事文正仁(Chung-in Moon)所论述的那样,平壤的条件并非全都无法满足。

例如,朝鲜要求美国不得用核武对其进行攻击或恐吓。这类要求很容易成为谈判要素,因为美国其实无需对朝鲜发起先发制人的核武攻击。无论如何,据说奥巴马政府正在审议将华盛顿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有条件政策转变为无条件政策的可行性。

倘若美韩牢记史汀生的座右铭,两国则完全可以就平壤的一些要求展开讨论。尽管在短期内实现朝鲜半岛的全面核裁军或许并不现实,但缓解紧张局势、鼓励限制核武却不失为有用之举。循序渐进的核裁军(或至少核军控)是最终实现无核化的务实出发点。

朝鲜半岛无核化所遭遇的每一个路障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不信任。因此,各方应当抓住能够增进信任的种种机会,而不是为无所作为寻找借口。平壤的核项目不会自行消失,只有建设性的伙伴关系才能将其消灭。

 

未来的朝鲜妥协

只要无核化被认定为唯一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朝鲜核僵局就将持续无解。诚然,提倡制裁与施压的人们将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反复强调其论点。支持采取“伊朗式”外交方案的人们也会坚持己见。但是,现在可以相当肯定地说,任何经济上的施压与奖赏都无法促使朝鲜决策者们放弃核武,因为他们视核武为其唯一的安全保障。因此,除非平壤政权发生更迭,否则无核化将无法被实现。政权更迭是有可能的,尤其从长远看来,但却是不可预测的。

一旦接受了这些让人不安的事实,下一步就应当寻求减缓朝鲜有核化所带来的负面后果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国际制裁的危害可能大于益处。但是旨在限制朝鲜获取核武与导弹的技术与部件的制裁则应当持续并加强。获得对延续这种“狭义”制裁的广泛国际支持将是相对容易的。这种制裁不会完全制止朝鲜核项目的发展,但却很可能大幅减缓其进度。

出了制裁之外,最佳且最现实的手段(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最不坏”的手段)即就冻结平壤核项目之事宜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将成为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的新版。《朝美核框架协议》成功地减缓了朝鲜核项目的进展。在该协议范围内,朝鲜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石墨反应堆。相应地,它将获得原油定期供应以及用以发电的两座轻水反应堆

在新版协议范围内,朝鲜将暂停其核试验与远程导弹试射,并将允许检查员检查其核设施。相应地,平壤将定期获得粮食、人道主义援助与发展援助,并得到政治上的让步(或许还将包括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或承认)。该协议将表明或默认朝鲜可以保留其现有核设备。

朝鲜有可能(其实是很有可能)试图作弊(就像它在1994年至2002年期间即《朝美核框架协议》有效期间所做的那样)。然而外国检查员的在场与国际援助的吸引力将使平壤变得加倍谨慎,因此其扩充核武库的秘密行动也就更不易取得成功。

妥协将对双边都有益处。朝鲜将既可保留足够数量的核设备以达到威慑效果,又可获得其经济亟需的援助。而美国与国际社会对朝鲜威胁担忧的理由也将减少。至少威胁将不会像现在一样逐年增加。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妥协并不太可能在当前的政治形势下诞生。任何试图与朝鲜达成妥协的美国总统都会遭受强烈抨击并被指控为成全勒索国。确实,倘若妥协达成,朝鲜将成为第一个签署却又背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获得核武、不遵守国际法却反而获得丰厚奖赏的国家。因此,无论达成了多么合理的妥协,都将为美国政府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此外,华盛顿充斥着对制裁顽固且全然不现实的希望,这增加了情况的复杂性。强硬派总是宣称制裁就快见效了。

金正恩统治下的朝鲜似乎也并无意妥协。已故的金正日显然只想为了威慑目的而制造少量的核设备,但是当今的朝鲜领导人似乎决意要大大扩充核武库,并建造可抵达美国大陆的核武运载系统。他在实现此野心之前不太可能会考虑任何妥协方案。

因此才出现了当前的僵局。这是很悲哀的。每浪费一年就意味着朝鲜又研发了更多更好的武器,扩散风险也不断增加。但是当前政策无效这一事实迟早会变得不置可否。可能要等到平壤核武与导弹项目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之后(例如远程导弹试射成功)人们才会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情况如何,妥协在未来某个时候很有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形势变化得越快则越好。暂停朝鲜的核项目或许并不理想,但却似乎是唯一实际的解决方案。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w1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