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众不信任你
By Sulfikar Amir: CH |
2013 年 8 月的一天,数百名骑摩托车的学生聚集在印度尼西亚南邦加岛区区政府办公室。他们带着一个诉求而来——不是要求扭转学费上涨,或是优先给予年轻人就业机会,而是要求区长废除在邦加岛上新建全国首个核电厂的计划。区长并未同意,但反核运动在邦加岛和国内大部分地区持续进行着。印尼人就是不信任他们的政府能用好核能。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人们可能认为核电失去了大部分吸引力。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印尼,即便公众可能对政府运营核设施的能力怀有深切的忧虑,官员仍旧强烈地向往核电。
要了解印尼核政治的动态,了解该国最近的经济史是有帮助的——这是挺核及反核阵营论辩的大背景。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印尼遭受了一场痛苦的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了数年的萎靡不振。但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印尼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部分由于政府在与去工业化作战方面做出的努力,再加上自由化的方案中包括向国际产品及投资开放国内市场的做法,印尼已成为世界上更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尼是二十国集团(G-20)中的一员。其 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8,780 亿美元——是处于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深渊时的水平的九倍以上。
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扩张对能源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能源在印尼一直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自 20 世纪 70 年代苏哈托政权期间开始,印尼经历了石油的繁荣。石油满足了国内的能源需求,也成为了政府为发展项目(包括快速工业化的项目)提供资金的主要手段。但政权对石油资源的妄自管理导致了能源生产和分配的严重低效。世纪之交时,石油储量正迅速耗尽,而在 2005 年该国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印尼的电气化率为 70% 左右,东南亚电气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雅加达、万隆和泗水等主要城市频繁遭遇停电。经济的飞速增长只会不断扩大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因而寻找替代能源的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就包括核能。
印尼核技术的经验可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成立原子能研究所之时。 20世纪 60 年代成立了一个更全面的实体——国家核电机构(又称为 BATAN)。由美国"原子用于和平"计划资助的一个研究反应堆得到安装。后来,另外两个研究反应堆也建成了。印尼发展了用于诸如医疗和农业的同位素生产等领域的能力。今天,印尼数十年的运营研究反应堆的经验似乎表明,该国也已有能力运营核电反应堆了。
20 世纪 70 年代起就开始讨论发展核电部门的计划了。但在苏哈托时期石油对能源政策主导力度之大,使得几十年来核电计划都没什么进展。但在 2004 年,政府采用了新的能源政策,根据该政策,截至 2025 年,核电将占电力生产的 2% 左右;将会建成四个反应堆,产生 4,000兆瓦的电力。核能在当时被描绘为一种清洁、性价比高的能源。
第一个反应堆原本计划 2016 年竣工,但由于反核抗议,竣工日期一再推迟——尤其是针对建在高度活跃的火山岛 爪哇岛 的核电厂的抗议。面对公众强烈的反对,政府于 2010 年放弃了在 爪哇岛 建反应堆的计划。目前的计划集中在邦加岛。这一变动影响了项目规模——现在计划的是两个反应堆,而非四个,而且发电量较低。
缩小核项目规模的决定似乎是对公众反对作出的合适反应。但问题是,为什么对核危害的恐惧如此主导公众对印尼核电的态度——这种恐惧在福岛事故之后更加强烈,因为福岛事故表明了,即使有着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的国家在核灾难面前也会困难重重。
在印尼,公众忧虑的根源是政府在保证公众安全及安保方面的能力之差已然臭名昭著——例如减灾失败和频繁的交通意外都可证明。公众的反对并非源自对核技术人员能力的担忧—— BATAN 在运营研究反应堆方面已有 50 多年的经验了。但问题不在 BATAN。问题在于,公众不信任整个政府机构。印尼人认为他们的政府效率低下、协作能力不足且普遍腐败。当涉及到运营高风险的技术时,这些都是严重的问题,只能通过机构改革的方案来解决,但有效的改革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在像印尼这样的新兴民主国家,没有公开审议和公众的接受,就不可能发展核电部门。所以在印尼政府能够提高自身效率、协作能力及治理的质量(这些是构成核电部门运营能力的特质)前,建立核电部门将依旧会是一个政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