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峰会应当继续之原因
By Michael H. Fuchs: CH |
当今新闻时常提醒人们,民用核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继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之后,比利时人民开始担忧比利时核设施的安全。据“核威胁倡议”报导,“核设施尚无法应对与日俱增的网络威胁”——强调了核设施可能会遭受与网络相关的破坏或盗窃。2011年福岛发生核电站事故,导致事故周围的一大片区域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适宜居住。该事故向人们显示,如果居心叵测的人破坏了一座核设施的安全,后果将多么不堪设想。以上区区数例,就足以表明人们在确保民用核项目安全方面还面临着重重挑战。
面对如此众多的挑战,各国应当如何携手应对这些多面化的威胁呢?
解答此问题的部分答案为国际事务的一条不变原则:若想要进步,就召开会议。在外交中,会议会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会议促使政府和官僚机构在关键问题上作出决定。最有效的会议当然要数那些由国家元首参与的会议。如果能够让各国元首参与关于某一问题的一系列会议,那就相当于得到了与会国所能提供的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差的只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罢了。
鉴于此,始于2010年由各国领导人参与的两年一届的核安全峰会,表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对核恐怖主义预防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既然核峰会进程大大加强了核安全,我们现在为何要放弃此进程呢?
推动进展。人们认为奥巴马总统2009年在布拉格的演讲提供了为一个没有核武的世界而努力的宏大愿景。然而这篇演讲最实在的结果来自于奥巴马的这段话:“我们必须确保恐怖分子永远不会获得核武器。因为这是对全球安全最直接最极端的威胁……因此今天我在此宣布一项全新的国际行动,该行动将在未来四年内保护全球所有存在风险的核材料。”核安全峰会应运而生。
事实证明,保护所有存在风险的核材料所花费的时间要久于奥巴马总统所定的四年。但是峰会确实推动了保护世界各国核材料的进展。例如,在2014年的峰会上,12个国家共同宣布他们已经在各自国境内完全消除了高浓缩铀。峰会还带来了一系列行动,以巩固“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等倡议和协议,加强用于保护核材料、防止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的国际体系。
然而即使不考虑峰会的具体成果,峰会使得各国政府给予了核安全问题最高级别的关注,从而实现了召开峰会的初衷之一。峰会促使政府采取了行动。若没有一个聚焦关注度的峰会进程,各国领导人很少会直接参与到《核不扩散公约》或其附属进程中去,尽管此公约框架指导着全球大部分加强核安全的行动。由于缺乏领导人的直接参与,导致当领导人会面时,像确保核电站安全这种看似平常却无比重要的措施也常常在会议议程中缺失。核峰会进程改变了这一现象:各国领导人每两年相聚在一间会议室内,专注讨论核安全这一唯一议题。
此外,峰会为那些希望被视为全球安全贡献者的领导人提供了一个高级别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许多大国、强国的领导人面前做出对核材料安全的承诺。峰会体系也促使各国做出具体承诺。与会的领导人都不希望因为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遭受舆论指责。
然而,峰会体系的一个优点在于,峰会与联合国或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分开且独立的。因此,各国在峰会上所采取的行动不需以各国共识为前提,也不需因为某些国家的决定而妥协。峰会进程确实希望通过共识公报的形式让各国做出承诺,但是也采用了一些新颖机制,如“各家之礼”——各国可做出对核安全的单边承诺——和“礼物篮子”——国家小集团可做出多边承诺。这种灵活机动性大大提升了峰会的效用。
持续参与。加强核安全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今年“核威胁倡议”发表的《核安全指数》显示,全球还有许多存在风险的核材料和核设施。其中包括网络攻击和破坏的风险。《核安全指数》的“最新破坏排行榜”显示,“许多想要使用核能的国家,在部署用来预防可能造成类似2011年日本福岛灾难核泄漏的核破坏事件之必要基本措施时,困难重重。”
据报道,在4月1日即将闭会的华盛顿峰会上,将会发表一份关于峰会进程未来的共识文件。根据此文件中的设想,峰会的工作将会更坚实地在五个国际组织和伙伴关系中开展: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刑警组织、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以及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材料扩散的全球伙伴关系。此做法很合理。峰会上达成的政治协议必须得到执行,而监督协议执行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现有组织和伙伴关系的日常工作。
核安全仍然面临着艰巨挑战,因此在奥巴马总统任期结束后,峰会进程应当延续下去。如果各国继续做出预防核恐怖主义的艰难承诺——如果既能够推动新行动,又能够确保旧承诺的兑现——那么两年一届的领导人会议仍然能发挥关键作用。没有哪个国家的元首能够承诺参与世界上每一个重要议题的例行峰会。但是任何国家元首都很难说明,他们为什么不能在每两年抽出一天的时间,号召世界人民预防核恐怖主义。
如果现在就结束峰会进程,就好比在赛跑中虽然遥遥领先,却选择中途放弃。更何况核安全这场比赛是输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