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ens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life on Earth better, not worse.

核武库现代化:是否进行以及如何进行

美国预计将在 2014 年至 2023 年期间耗资 3,550 亿美元使核武库现代化;在此期间后的几十年里,核耗费预计还将更高。然而核武器现代化的道路上,显然不只华盛顿一方。 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的研究人员称,"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有雄心勃勃的核武器现代化计划……这看来将使核时代无限延长。"核裁军倡导者相信,这种现代化从根本上违背了消除核武器的目标,而核武国则认为,只要核武器存在,就必须使核武库现代化,从而保证其安全、安保及有效。当今世界,彻底核裁军几乎已是每个国家的既定目标,但达成之日却仍遥不可及。在此环境下,核武国该如何应对核武库的维护与现代化?

Round 1

平衡核现代化与核裁军

在核军控与裁军领域,人们看到两种相互竞争的趋势在起作用:许多地区对消除核武器的期望,以及有核国实现核武库现代化的实际要求。这两个趋势如何加以平衡呢?

核大国认为有必要使自己的核武库现代化,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当今国际安全环境下核武器仍是必要的,这主要是出于威慑目的。第二,核武器继续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只要核武库存在,就有必要使其现代化,从而保证核武器安全可靠。

与此同时,主张核裁军的人士认为,因为核武器一旦被使用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必须禁止核武器、摧毁核武库。而核武国即使强调核武库现代化的必要性,也都承认核武器最终应被消除。例如,奥巴马政府在 2009 年提出一个充满希望的倡议,要建立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

然而,如今美国在核现代化上的大量投资似乎违背了核裁军的目标。2014 年至 2023 年之间,美国预计将耗资 3,550 亿美元进行核武库现代化。《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中预想的美国核弹头削减,将被美国核武库质量的升级所抵消。同时,华盛顿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和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已对战略稳定构成新的挑战。

中国也认为需要使核力量现代化,从而提高核武器生存能力,保持可靠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量。但这也是中国进行核武库现代化的惟一目的。在五个公认的核武器国家中,中国是唯一恪守无条件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国家。这一政策始终限制着中国核力量的发展(而发展核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未曾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最优先任务)。中国一贯主张无核武器的世界;从未参与过核军备竞赛;从未在任何其他国家的领土上部署过核武器。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核武国——包括美国——在安全战略中仍让核武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华盛顿在最近的《核态势评估》中,决定不再给核武器赋予某些边缘或不切实际的任务,但对美国核武器的作用与核实战战略未作出任何根本改变。只要核武器在美国战略中发挥如此关键的作用,只要美国想要继续保持绝对安全,美国就不会将其核武库减少到比较低的水平,也不会对其目前的核现代化计划做出任何明显的改变。俄罗斯也大体如此。

所以,有核国认为核现代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但只要核现代化计划继续快速推进,核裁军似乎便不可能有进一步发展。如何摆脱这种约束?关键在于调整国家战略,降低对核武器作用的重视——因为国家核战略决定核计划的方向。

如果美国和俄罗斯显著改变各自的核战略,进一步大幅削减核武库是有可能的。如果这两个国家削减了自己的核武库,那么其他国家将受到鼓舞,考虑它们能如何以及何时参与多边核裁军进程。多边核裁军并非易事——正如美俄核裁军谈判历史所示,即便是双边进程都已然非常困难。尽管如此,美俄核裁军的进展或会使其他核武国受到激励。

但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症结——导弹防御系统和"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对战略稳定与核裁军构成严重威胁。《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或先进常规武器的发展没有任何限制,而这两种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因此,这些系统的开发和部署需要极佳的判断力。(顺带一提,《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使美国具有强大的核"上载"能力;即,美国在已部署的导弹上留有足够空间,可重新部署已拆除的核弹头。与此相反的是,俄罗斯几乎没有"上载"能力。)

在现阶段而言,消除核武器并不可能实现。向前的路上,核武库现代化是肯定的。但在核现代化与核裁军之间取得平衡,是可能做到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方式下,核战略将得以调整,从而降低核武器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重要性。拥有核武器的现实原因将逐渐消失。所有核武国都将受到鼓励来削减核武库。而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核超级大国必须带头,建立信任,并为其他国家树立良好的榜样。

美国核现代化为何必要

我儿时梦想成为 NBA 明星。但我身高仅 6 尺 1 寸(约 1.8 米),奔四的年纪,而且超过 15 年没打过篮球比赛了。我成为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有些人可能会说,如果我想有任何实现儿时梦想的希望,我就应该整天做锻炼呼吸的冲刺训练和练习罚球。但这么做只可能把我圆梦的可能性从零变成微乎其微,而且会令我无法履行作为教授、研究员和分析家的职责。说到底,根本不值得为了追逐一个幻想而断送我的人生。

美国在核姿态上的选择也是如此。在未来十年及这之后的时间里,美国将经历极为必要的核现代化阶段,来更新其老化的核能力,而这些计划受到两党的有力支持。但一些批评者认为,核现代化计划与宣称的裁军目标(包括实现奥巴马总统"无核武器世界"的愿景)冲突。

然而事实是,当今世界的特点就是激烈的安全竞争,有时甚至是直接冲突。虽然一些观察家曾希望冷战的结束会带来历史的结束,但近年来大国之间的政治分歧又回来了。俄罗斯使用武力重绘着欧洲地图。中国在东亚提出修正主义的领土要求。过去的二十年中,传统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使美国不再强调它的核武器,但随着俄罗斯、尤其是中国建立起自己在非核领域的军事能力,美国的传统优势正在削弱。此外,核武器依旧是军事力量的终极手段——而华盛顿的潜在对手,包括俄罗斯、中国和朝鲜,都正在进行核武库现代化,准备在与美国起冲突时使用。

这就是现实。

不过,一些人认为,要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这一殷切希望,就要求美国削减其核武库并拒绝核力量现代化。然而其他国家不会盲目追随华盛顿的领导。近年来,在美国减小其核武库规模的同时,其他国家却朝着反方向前进,建立着自己的核力量。彻底核裁军或许是人们想要的,但要实现它需要的是国际政治体系的重大转变。因此,仅仅让美国的核武库生锈,并不会为提高全球消除核武器的可能带来有意义的影响。

不进行现代化并不会为核裁军做出任何贡献——不仅如此,这也是不负责任的。瘸了腿的美国核力量会给敌人壮胆,令盟友恐慌,造成国际动荡,破坏美国的国家安全。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将当今世界置于被破坏的风险之中 。

因此,华盛顿需要建立这个现实中所需要的核力量,而非为另一情形做准备。美国必须按照计划,保持强劲的核态势,实现核力量的全面现代化。这意味着升级"核三角"(nuclear triad)的三条腿,更新核弹头,使生产综合体现代化,以及在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政治意愿,建立新的核能力来满足新的需求。正如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在 11 月所说,"我们的核威慑力量在保障美国国家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美国国防部的最优先任务。如今我们没有比它更重要的力量。"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美国的核现代化将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应,促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但正如前面所指出,核现代化计划正在世界其他地方快速推进,这些计划跟华盛顿方面正在做出的决定并没多大关系。 批评者也认为成本是障碍,但核升级在高峰期将只占国防预算的 5% 左右。所以,核武器提供了价格合理的战略威慑力。或者正如将任国防部长的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在 2013 年时所言,"核武器实际上并不花费那么多。"

总之,并没有好理由让美国不贯彻已做出的核力量现代化计划。或许有一天,我们将惊喜地得到一个机会,令我们的幻想成真。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践行自己的责任。

现代化与“零核”:兼容的倾向?

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大多数核武国常常宣扬它们去除核武器的承诺。然而,除非其他国家也这么做,否则没有核武国会觉得已做好放弃核能力的准备。因此,核军备可能将在军事武库内留存相当长的时间,且核武器将继续被更新。但是,即使人们接受核武库现代化不可避免,是否能以不阻碍核军备削减以及长远来看不阻碍彻底核裁军的方式,来进行核武库现代化?

在俄罗斯与美国军控谈判的历史上,有很多核现代化未对核削减造成阻碍的例子——且实际上前者是实现后者的条件。特别是,美国参议院 2010 年批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的条件,就是加速为美国核武器综合体(Nuclear Weapons Complex)现代化及确保投射系统现代化提供资金。这番考量的逻辑很清楚:武库的削减决不能造成安全性也减弱的迹象。如果在数量上削减了核力量,那就需要加强剩余核力量的效率和生存能力。

无论如何,历史表明核武国在不断地使其核武器现代化;但刺激核武器现代化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已产生改变。在俄美关系中,四个因素推动了核武器的现代化:第一,新技术的出现使核军备更高效,使保有核武器的安全性和安保性更高;第二,对手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包括空防反导系统、反潜战和进攻性远程高精度武器等;第三,渴望拓宽最初设计仅用于核任务的投射系统的功能性能力;第四,现有系统的使用寿命有限。

前两个因素——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核军备更高效,以及尤其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条件。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超音速重型轰炸机是对空防系统发展做出的响应,而核动力潜艇和洲际潜射弹道导弹则是对反潜战发展做出的响应。弹道导弹防御在冷战时期的影响是有所质疑的——当时的弹道导弹防御技术效果相当有限。不过,谁都不能排除《反弹道导弹条约》(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通过限制这些技术发挥了重要功能这一可能。而且,假设双方当时同意限制空防和反潜战等颠覆性技术,谁又知道战略武器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同呢?可以肯定的是,冷战期间,核军备质量上的现代化推进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早在旧系统服役寿命告罄之前新系统就出现了。

冷战的结束改变了影响核武器现代化各因素间的平衡。虽然有些美国战略计划由于惯性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仍在进行(例如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力量的建设),但是美国国内达成了普遍共识,认为美国的核武库太大,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已失去价值。推动美国核武器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也因此变成了对令战略性投射系统更"有用"的渴望。这方面的工作开始后,美国给重型轰炸机配备高精度常规武器,并将它们转向非核用途。空基和海基远程巡航导弹也配备了常规弹头。此思路下的另一项发展是"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问世,这一发展始于用常规弹头取代弹道导弹的核弹头的计划。

美国对其投射系统的现代化已持续了二十年。但这些投射系统逐渐接近原先设定的服役寿命终点,进一步现代化的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积累下来的技术进步也在促使美国建立新一代的投射系统。

俄罗斯的核军备现代化计划在近二十年来都持续遭受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的导弹的服役寿命已延长了 2 至 3 倍。俄罗斯提出至 2020 年完成的耗资 20 万亿卢布的强军计划,其中便包括部署新的投射系统。实际上,提出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首先就是因为现有武器的服役寿命不可能被无限延长。但第二个因素也对俄罗斯部署新投射系统的决定起到了作用。具体来说,美国在欧洲的弹道导弹部署的威胁以及美国战略常规武器的发展,都是对发展新的重型导弹和铁路机动系统的有力支持。(不过,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恶化,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计划将如何发展。)

分歧的看法。在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在美国和前苏联(以及之后的俄罗斯)核削减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当时双方都意识到各自积累的核武库过于庞大,而且军备竞赛毫无意义。从那时起,双方核武库一直在逐步减小。就算过去几年中美俄关系恶化,核武器现代化计划也不太可能扭转这一趋势。但在进一步削减核武器这个方面,两国已不再有相似的刺激因素。

在美国,很多人仍然认为美国的核武库过于庞大。举例而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2013 年柏林演讲中宣布,他将"寻求与俄罗斯就削减核武器进行磋商,走出冷战时期的核姿态"。这个建议似乎有强烈的务实目标,即通过削减多余的核力量来降低未来核武器现代化的成本。然而在俄罗斯,一些目前的趋势并不鼓励类似的观点,尤其是许多俄罗斯人认为,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精确制导弹药的无约束发展是新的威胁,需要做出回应。这些看法通常都太受情绪影响。尽管如此,俄罗斯的工业和金融资源是有限的。莫斯科没有能力影响美国军备在质量上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反导系统和精确制导弹药的进一步发展会降低俄罗斯对寻求双边谈判进程的兴趣,使其更倾向于降低核武库的透明度。

今后情势发展的最佳情况是,美国的核现代化计划将对双边关系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在最糟的情况下,这些计划将给本已复杂的两国关系带来额外刺激。但除非美俄关系发生根本改善,否则不太可能开始有关进一步削减的双边谈判。

即使就核武器削减开展进一步对话的先决条件都得到满足,反导系统和战略传统武器仍将是关键障碍。因此,重要的是,美国限制这种武器的发展,或者指导其发展,使其他国家不会对按协商缩减后的核武库的生存能力产生担忧。

Round 2

反思与安全

本次"圆桌讨论"所有作者都同意一点——即核武国需要使其核武库现代化。但尤金·米亚斯尼科夫(Eugene Miasnikov)与我在一些重要之处跟马修·克洛宁(Matthew Kroenig)看法不同。 米亚斯尼科夫与我从军控与裁军的传统方法出发,支持在核现代化和核武库削减间保持平衡。换言之,我们寻求的是使核现代化和核裁军二者兼容的方式。

克洛宁展示了出色的论辩技巧,但我不认同他所提出的"美国不需要限制其核现代化计划,也不需要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淡化核武器重要性"的观点。克洛宁将彻底核裁军视作"幻想",认为"美国必须保持强劲的核态势,实现核力量的全面现代化。"他甚至提出,在有需要的时候,美国必须拿出"政治意愿,建立新的核能力来满足新的需求。"

但现实情况与克洛宁的观点有冲突;现实情况是美国并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需要一个庞大的核武库。美国在常规军事能力上享有无与伦比的实力。美国先进的战略常规武器,包括那些"全球快速打击计划"正在开发的武器,既能起到威慑作用,也可作为对敌的大规模杀伤性手段,且不会造成使用核武器所带来的道德困境。

部分出于这些原因,美国已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核武器在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2010 年美国核态势评估》(2010 US Nuclear Posture Review)对美国将考虑使用核武器的情况提出了新的限制。该报告称,将不会开发新的核弹头。然而克洛宁却依旧强势支持无限制地升级美国核武库,并继续将核武器视为军事力量的终极手段。

尽管克洛宁并不非得认同美国总统的观点,但他对无限制的核武器现代化的支持,跟奥巴马政府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目标形成了鲜明反差。在 2009 年布拉格演讲中,奥巴马不仅提出了这个目标,并且也承诺继续削减核武库,以及继续与俄罗斯开展军控裁军谈判。也许克洛宁会认为奥巴马的做法仅为"幻想"而不予理会,但甚至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乔治·舒尔茨(George Shultz)、萨姆·纳恩(Sam Nunn)和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等美国国家安全的大人物们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相同的目标

话虽如此,克洛宁提出"普遍的核裁军将要求彻底消除国际社会不安全的根源",这一观点我非常认同。然而克洛宁并未考虑到,美国对绝对安全的渴望,其本身就是破坏全球安全的力量。正如基辛格在 1959 年时写道,"国际体系的稳定取决于该体系结合安全之需求与自我约束之义务的程度……完全通过物质上的独霸地位来寻求安全,就是对其他所有国家的威胁。因为对一个国家而言的绝对安全,对其他所有国家而言一定就意味着绝对不安全。"

克洛宁在第二轮文章中指出,米亚斯尼科夫与我在所撰之文中"未能做出更深刻的自省"。 对此,我的回应是,自省的需求是双向的。成功的核军控、核裁军与核不扩散机制都需要所有核武国积极参与这些进程。因此,正如我先前所写道的那样,美国(与俄罗斯)应该为其他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树立榜样,并带领全世界消除核武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铺展开来的是一条提高全球安全的可行且可持续的道路。

修修补补不会带来核裁军

本次"圆桌讨论"假定,核大国所声称的核裁军目标与这些国家的核力量现代化计划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矛盾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认为全球核裁军(假设可以实现)将最可能如何实现。

许多人认为,核裁军将源自一个缓慢而深思熟虑的进程,在此进程中,各个核大国签署军控协议,逐步减小核力量的规模,直到核武器不再存在。尤金·米亚斯尼科夫与鹿音的第一轮文章似乎就以这种观点为基础。这两位"圆桌讨论"的同行都批评了美国的核现代化计划,并认为美国应缩减这些计划。鹿音称,美国(以及俄罗斯)应以中国淡化核武器重要性的做法为榜样。同时,两位作者也都对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常规武器"快速全球打击"(Prompt Global Strike)计划表示了担忧。

然而在论证过程中,米亚斯尼科夫和鹿音都未能做出更深刻的自省。美国尚在辩论是否进行核现代化,但俄罗斯却正在完成这一过程。俄罗斯正引入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轰炸机和潜艇;已违反《中程核力量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试射了新型地面发射的中程巡航导弹。而且,俄罗斯保留了数千战场核武器以备使用,是对其冷战结束时所作承诺的蔑视。相较而言,中国比较克制,值得称赞。但中国也正在扩大核力量,使其现代化。并且,虽然中国鼓吹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中国官员也私下承认, 在少数突发情况下中国可能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另一方面,美国坦荡表明不会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正是因为在少数突发情况下,美国可能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假设像米亚斯尼科夫和鹿音所害怕的那样,美国真正寻求的是第一次打击的优势,那么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快速全球打击"能力就不会仅仅是目前已部署或考虑部署的最低程度的系统了。

不过从更根本的层面来看,两位同行的文章主旨或已被误导了——即,很难理解对核现代化计划的修修补补将如何直接促进全球核裁军如此复杂的事务。这方面的措施无助于解决那些鼓励各国拥有核武器的安全顾虑。正如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经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我们不信任对方,不是因为彼此拥有武装。我们拥有武装,是因为我们不信任对方。"

事实上,历史上最大的核削减紧随着冷战敌对状况的终止而来,这与上述观点是一致的。 据推测,将需要更大幅度地降低各国紧张关系,才能实现全球核裁军。因此,以改变战略态势作为核裁军步骤的建议,都存在混淆因果关系的风险。

全球核裁军将要求彻底消除国际不安全的根源。尽管改善安全问题绝非易事,美国在过去 70 年来一直为这项事业贡献着力量,为全球民众提供安全。美国的行动包括延伸核保护伞,保护亚洲和欧洲的盟国;劝阻这些盟国建立自己的核武库;以及为俄罗斯和中国消除了与地区性竞争对手开展危险的军备竞赛的必要性。

然而,由于最近俄罗斯和中国的行动,国际稳定受到了威胁。在过去一年里,俄罗斯已凶猛占领了克里米亚,入侵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也继续对乌克兰其他地区与欧洲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对中国南海地区提出了咄咄逼人的要求;其传统军事的建设恐打破在东亚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军事平衡——而这种和平状态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中国。

从这个角度看,核大国的核现代化计划或许并非全球核裁军的最大阻力。相反,最大障碍可能是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修正主义外交政策。

建设性的步骤,而非优势地位

本次"圆桌论坛"的作者都认同,各国核武库现代化不可避免。鹿音与我还认同,核现代化应受到管理,从而不会阻碍核军备削减,以及最终不会阻碍彻底核裁军。与此同时,马修·克洛宁写道,"彻底核裁军或许是人们想要的",但他似乎只将彻底核裁军视为一个值得追求的选择罢了。他写道,"要实现它需要的是国际政治体系的重大转变。"

人们可以认同这个看法,但如果像克洛宁所承认的那样,实现零核是人们想要的,那么人们就应该问核武国能够如何在短期内推进此目标的实现。遗憾的是,从克洛宁对核现代化的论述中,我们很难找到任何策略可使世界变得更安全。 相反,克洛宁将许多精力集中在论证美国为何应该维持其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克洛宁写道,美国在过去二十年享有"传统军事上的优势地位",此言不虚。在这二十年中的许多时间里,美国的军事开支都呈上升趋势。 美国目前的军事预算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开支加在一起,也不及美国军事开支的一半。然而,克洛宁却宣称,"随着俄罗斯、尤其是中国建立起自己在非核领域的军事能力,美国的传统优势正在削弱。"

但是,究竟美国必须享有多大的优势地位——并必须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就此而言,美国的军事优势地位跟华盛顿在建设更美好更和谐的世界中一贯自称的领导地位,是否一致?建立一个没有战争和恐惧的世界呢?或借鹿音的话来说,建立一个"拥有核武器的现实原因将逐渐消失"的世界呢?前后是否一致?

多少才够? 克洛宁写道,"在美国减小其核武库规模的同时,其他国家却朝着反方向前进,建立着自己的核力量。"但实际上,俄罗斯、法国和英国都正在减小各自的核武库。诚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增加自己的核力量,中国很可能也是如此。但就中国核武库增长所带来的问题的程度而言,解决办法在于有关透明度和军控的对话,而军事优势地位。这种对话可能限制印度核武库;作为邻国,印度视中国为威胁。这种对话有可能限制巴基斯坦的核能力;作为邻国,巴基斯坦视印度为威胁。从另一方面而言,美国的核武库建设并不会改变南亚的看法或趋势。

真正的问题是,多少核现代化才足够。哪些核现代化会给进一步核削减造成阻碍?哪些核现代化是无碍的?哪些核现代化甚至可能有助于核裁军?举例来说,有个核现代计划明确破坏了进一步核裁军工作,即美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改善远程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弹头的核聚变系统。这些弹头的准确度更高,杀伤力更大,就将大大降低俄罗斯井基导弹的生存能力。而这反过来会使核战争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克洛宁似乎只考虑了两种管理美国核武库的短期选择,而且两种选择都很极端。一种选择是"让美国的核武库生锈"。另一种是"按照计划,保持强劲的核态势,实现核力量的全面现代化"。这些并非仅有的选择——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别的选择。比如说,美国可以缩减更新现有潜艇的计划——也就是减少新潜艇的购买,或者可以推迟建造新核轰炸机的计划。美国也可以放弃上述计划,旨在建设对第一次核打击的反击能力。这么做将给下一轮核裁军带来更大的机会成功。

Round 3

乐观的理由

本次"圆桌讨论"开始时的话题是核现代化,此时的实际重点已然是核军控与裁军面临的巨大挑战。尤金·米亚斯尼科夫讨论了俄罗斯的核态势和政策,其角度是莫斯科认为安全隐忧源于美国;马修·克洛宁从美国的角度做了类似阐述。例如,克洛宁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活动十分关注,写道"美国应该部署必要的核武库,从而对目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因素起到威慑作用。"米亚斯尼科夫则对北约东扩表达了不满,写道:莫斯科在从东欧以及前苏联疆域撤出核力量的时候,"并未料到西方会试图将军事联盟向俄罗斯边境进一步延伸。"从米亚斯尼科夫和克洛宁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即使冷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支持发展和部署核武器的态度仍然气势十足。

核军控与裁军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美国和俄罗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因两国均维持着远超其实际需要的庞大核武库。两国可以为其他核武器国家树立一个积极榜样——也可以冒着引发一场核连锁反应的风险,过分强调升级核武库的必要性,而不进行大幅削减。中国等其他核武库有限的国家,对华盛顿和莫斯科在裁军方面缺乏进展不无担忧。如果美国和俄罗斯未能开展深度削减,中国与其他核武器国家将会对加入多边裁军进程踌躇不决。无核武器国家则可能受到诱惑,开始寻求核能力。核扩散的加剧则可能导致核恐怖主义。

在这一背景下,有人对实现全世界消除核武器这一长期目标感到悲观也无可厚非。但是,对缩小核武库这一近期目标,有理由持谨慎乐观态度。在冷战后的安全环境中,庞大的核武库已成多余。核现代化与维护花费非常昂贵。对于两个核超级大国,缩小核武库规模,只会是一个务实的选择。即便减少了武器储备,华盛顿和莫斯科仍能维持其威慑力,而且也可以至少部分地满足国际社会对核裁军的期待。长期而言,核武库较小的国家也必须加入军备控制和裁军进程。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小心避免妨碍双边削减。

就目前而言,完全禁止和消除核武器可能是一个长远梦想,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所有有核国都能采取切实行动,合作应对共同的安全挑战、开展或巩固用以建立信任的措施、仔细规划危机管理、努力避免误判,就能铺就一条通往核裁军的务实之路。此外,核武器国家应该认真考虑建立一项条约,禁止缔约国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且禁止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各国对于这样一个条约的立场,或成为检验其是否真正有意进行核裁军的试金石。

稳定先于裁军

本次"圆桌讨论"表明,鹿音、尤金·米亚斯尼科夫和我在一些大方面存在共识。所有作者都认为,依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第六条的规定,各国应当进行裁军——但是只要核力量存在,核现代化就是必要的。我的同行与我的分歧主要在时机和顺序问题上。

鹿和米亚斯尼科夫似乎认为,对于施行核现代化的节奏和范围,有一个适用的万能公式,可以使威慑和裁军得以同时实现。对于这是否可能,甚至这是不是思考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我持怀疑态度。我的观点是,美国应该部署必要的核武库,从而对目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因素起到威慑作用。与此同时,所有国家应该努力降低国际紧张关系,使核裁军在未来可得以实现。这些条件如果能够满足,则在满足之时,核裁减也将水到渠成。

得不偿失。我的两位同行都指责我在为美国宣扬绝对安全。我很困惑这种指责的依据何在,因为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安全。诚然,安全弥足珍贵,即便到了 21 世纪也是如此——正如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所示。

米亚斯尼科夫在其最新文章中,问我是否认为"从质量角度而言,俄罗斯的核武库优于美国。"回答是否定的,我并不这样认为——但是俄罗斯最近侵略了一个主权国家,耀"核"扬威,计划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门槛,还测试了新的核能力。普金总统还几乎不加掩饰地发出了核威胁。这一切都让人有理由对俄罗斯的核能力以及该国向国际安全所做的承诺产生担忧。

米亚斯尼科夫称,如果还有可能,华盛顿和莫斯科必须挽救《中程核力量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对此,我完全同意。(此事亦涉及北京的重要利益,因为中国易受俄罗斯中程核力量的影响。)然而,俄罗斯对《中程核力量条约》的意图,却让我怀疑。多年来,普金毫不隐藏自己想要摆脱该条约限制的愿望。但如果俄罗斯不回到遵守该条约的道路上,其他国家也将被迫做出回应。借用即将就任的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的话,该条约是一条"双向道",而他在 2 月 4 日的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也曾说过:"如果你们不想要有那个条约,那么正好,你们可以从该条约的限制中解脱,我们也可以。"同理,一位五角大楼高官曾于 12 月 10 日的一场国会听证会上作证说:"显然,我们目前在欧洲没有陆基巡航导弹,因为这是该条约所禁止的……但这也显然是可以考察的一个选项。"当然,没有这些导弹的欧洲是更安全的。但是,如果俄罗斯的行动在欧亚引发一场不受限制的中程核军备竞赛,那么莫斯科(和北京)将得不偿失,而且所受损失将远甚于华盛顿。

鉴于近期事态,在俄罗斯的核能力中,必须重新评估的不仅仅是陆基巡航导弹。俄罗斯核武库目前共拥有  2000  个战术核武器,给予莫斯科相对于邻国(包括北约中最东部成员)压倒性战场优势,已大不同于一年之前那样的看似无害。如果俄罗斯继续发出核威胁,而且顽固拒绝通过军控谈判减少其核能力,那么西方可能有必要采取步骤,确保自己拥有确实有效的备选项,以便对俄罗斯在其近邻国家中的核侵犯形成威慑,并在必要时将其挫败。

米亚斯尼科夫指出,今天对于核态势所做的决定将产生影响深远的后果。所言极是。若由于不明智的决定,造成《中程核力量条约》死亡,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北约若未能保持足够的核态势,以对俄罗斯在东欧的进一步好战行径形成威慑,则将是一个更严重的错误。

涉核决定,影响深远

在第二轮文章中,马修克洛宁写道:"美国尚在辩论是否进行核现代化,但俄罗斯却正在完成这一过程。"我这位同行是什么意思,并不明确。克洛宁是否认为,从质量角度而言,俄罗斯的核武库优于美国?这种观点没有事实依据。如果说冷战结束时,两国之间在核武器方面大抵势均力敌,那么俄罗斯就不可能在此后至今的年间超越美国。过去二十年间,俄罗斯的军事科技发展一直相当适度。此间,俄罗斯部署的新战略导弹和潜水艇,大多数都是基于 1980 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发出来的技术。简单对比一下美俄在核维护和现代化上的支出,就足以驳倒俄罗斯可能超越美国的观点。

如果克洛宁认为美国应该进行核现代化的理由并不是美国核武库的相对劣势,那么,他是否在暗示,美国应该在常规能力与核能力两个方面都主宰世界?鹿音在第二轮中认为,当国家为自身寻求绝对安全的时候,就会削弱全球安全,这个论点完全正确。克洛宁似乎是在为美国寻求绝对安全,因而走的是一条通往全球冲突,而非全球安全的道路。

克洛宁的另一种说法也很可疑,他写道,"……俄罗斯保留了数千战场核武器以备使用,是对其冷战结束时所作承诺的蔑视。"这种说法完全错误。俄罗斯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与 1990 年代早期的《总统核倡议》(Presidential Nuclear Initiatives)相关的大多数实施工作。根据该倡议,双方承诺减少其战术核武器的储备。如今,俄罗斯所有的非战略核武器都储藏在由国防部第 12 总局运作的集中仓储地点,并非由运送车辆部署,也并非整装待用——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双方的许多洲际弹道导弹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可在数分钟之内发射。

俄罗斯从未承诺过无条件地消除其所有非战略性核武器。即便如此,在 1980 年代末和 1990 年代初,俄罗斯仍然撤回了所有基于东欧前盟友疆域和前苏联国家的核武器。但莫斯科从那些地区撤出力量时,并未料到西方会试图将军事联盟向俄罗斯边境进一步延伸。与此同时,美国则继续在欧洲设有战术核武器。对于要在非战略性核武器问题上取得进展,这是一大阻碍。无论如何,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数量相当的核弹头,这是军备控制领域的一个总体共识。算上战略性和非战略性弹头,无论是否部署——但不包括等待拆卸的——双方各有大约 4000 到 5000 枚弹头。过多地关注非战略性弹头,掩盖了这一数量上的势均力敌。

克洛宁还声称,俄罗斯因测试了一枚新导弹而违反《中程核力量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这一说法同样有待进一步检验。下此类结论时,务必谨慎。公开证据表明,这个问题并非板上钉钉。的确,双方都就该条约提出过合规问题。如果美国和俄罗斯都认为该条约仍然有其重要性,两国就应该重新召集专为解决合规问题而成立的特别核查委员会。继续公开进行指责,是不能挽救该条约的。

最后,谈到乌克兰内部和周边的局势,那里的危机对美俄两国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无疑是一大绊脚石。但克洛宁所持观点太过简单(也不正确),他写道"俄罗斯已凶猛占领了克里米亚,入侵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围绕这场危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本次圆桌讨论的范围。即便如此,还是值得提出一点:乌克兰如今的局势是很久以前所做的决定——尤其是在先前不存在分隔线的地方人为地添加分隔线——的一个悲剧性后果。

美国的核武库未来的规模,及其需要进行多少现代化,由美国人民自己决定。但重要的是,要记住此类决定会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深远影响。借用克洛宁的话说,此类决定有可能推动"降低各国紧张关系",而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核削减。或者,此类决定也有可能成为更多的紧张关系和不信任的缘起。



Topics: Nuclear Weapons

 

Share: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w1sw"]